三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文往事撒帖子,挑羊毛疹,鲁西北流行过 [复制链接]

1#
中科医院曝光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4115.html

刘清洲

六十多年前,鲁西北农村也和全国的广大农村一样,基本上是缺医少药。得了病得不到及时诊治,于是传统的民间疗法就成了病人的治病法宝。常用的有如下几种/p>

撒帖子那时人们吃的都是粗茶淡饭,遇上歉收年景只好是糠菜半年粮了。身体羸弱营养不良者大有人在。最遭殃的就是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婴幼儿了。他(她)们当中,有不少人患有程度不同的营养不良。其中佝偻病患儿更是不乏其人。

佝偻病的症状之一就是烦躁易怒,所以这样的患儿经常地哭闹,特别是到了夜间更是哭闹不止,搅得大人一筹莫展爱莫能助,只好采用当时流行的方法——撒帖子。

用一张长方形手掌大小的红纸片在上面写上:“天皇皇,地**,我家有个夜哭郎。行路的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把它贴在路口的墙上和路边的树上,希望在此过路的人能念上几遍以给孩子消灾。

这种做法仅是给大人一个精神上的安慰,对于治疗孩子的病,当然没有任何帮助。

挑羊毛疹那时的农民只是整天脸朝*土背朝天地在田地里劳动。他们夏天都是赤膊在地里干活,背部的皮肤经过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变得黑厚粗糙,又不具备经常洗澡的条件,背部的毛囊和皮脂腺因分泌不畅而致阻塞,这样就会在背部形成大小不等的丘疹状小疙瘩,当然就会有这样那样的痒疼不适。大家都以讹传讹地说是患了“羊毛疹”,得把里面的“羊毛”挑出来才能好。

于是会挑羊毛疹的人就可大行其道了。他让患者趴下,在患者的背上寻找几个较明显的小疙瘩,用缝针刺入其内,反复地向外挑拨。人们都认为只有伴有啪啪作响的挑拨,才是最有效的挑拨。有时还真的能挑出“羊毛”,其实挑出的就是皮下组织的纤维。疙瘩被挑开了,压力减轻了,痒疼不适可能会暂时好一点。

挑挑就是用缝针刺。那时每个村中都有几个会行这种技能的中老年妇女。人们感到头部胀痛、头晕等不适,或是感到上腹部不适,就用挑挑来治疗。

如果是头部不适就用缝针在额部的多处和两侧的太阳穴处反复地刺。在刺过的地方用手反复地挤压,不断地把血挤出来,手持一块旧棉絮把血擦掉了事。

如果是上腹部不适,就要患者把舌头伸出抬高,用针刺舌下面的血管,使之出血。

这种方法其实就是移痛疗法和心理安慰。

特别不能容忍的是,这种方法也用在婴幼儿身上。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疾病,认为应该用挑挑来治疗时,就把孩子的头固定住,用缝针在孩子的上唇和下唇周围的皮肤上密集反复地刺,孩子的痛苦之状不言而喻。孩子大哭一场,病是不会好的,倒是在孩子的口唇周围留下密密麻麻的针孔痕。

泄淤那时有的中年男性感到下肢不适,或是胀痛或是麻木,往往好采取泄淤的办法来治疗。

掌握这种技能的人为中老年男性。让患者面对墙,双手扶墙站着,下肢用力向后绷紧,尽量呈弓形。这时术者手持三棱针在自己的头皮上摩擦几下,然后选准小腿后面皮肤上的最明显的血管(静脉),用三棱针迅速地刺去。当针拔出后,即有一股细细的血流从针孔中喷涌而出。喷涌得越急说明针刺的技术越高,认为治疗效果也会越好。

以上这几种方法很难说是科学的,即便当时有效,后期也无法根治。不过在当时医疗条件非常落后的情况下,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给人们以精神上的安慰,画饼充饥而已。

(壹点号人文齐鲁)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