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艾灸和姜,天下无双,秋天,试试隔姜灸哦 [复制链接]

1#

为什么说艾灸和姜在一起会有神奇的翻倍效果,首先在这里,给您普及一下姜的作用。

⑴助阳

中医认为,姜是助阳之品,于是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姜具有加快人体新陈代谢、通经络等作用,因此,姜常被用于男性保健,可以起到助阳的作用,对肾虚阳痿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果男性常感胃寒、食欲不振,可以经常含服鲜姜片,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干姜温中散寒,健胃活血,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配合食用可以治疗由于肾阳虚引起的阳痿、畏寒肢冷、腰疼、腰膝酸软、倦怠等。

⑵产后

产后的女性坐月子时,餐餐以姜醋佐膳,有利体质复原及喂养婴儿。另外,姜水洗浴还可以防风湿头痛。尤其是产妇坐月子不洗头洗澡的做法,是很不科学的,炎炎夏日一个月不洗头,不但不卫生,还可能造成皮肤发炎、长痱子。产妇可以试用姜片煲水洗头洗澡,甚至洗脸洗手,因为姜片可以驱寒,用姜煲水进行洗浴,可以防风湿和偏头痛。

⑶防胃病

增加食欲防胃病无论是蒸鱼做菜,还是调味作料,生姜绝对是桌上一味,其辛辣滋味可去鱼腥、除膻味,菜汤加姜还可以祛寒和中,味道清香。民谚有“饭不香,吃生姜”的说法,就是说,当吃饭不香或饭量减少时吃上几片姜或者在菜里放上一点姜,能够改善食欲,增加饭量。胃溃疡、虚寒性胃炎、肠炎以及风寒感冒也可服生姜以散寒发汗、温胃止吐、杀菌镇痛。生姜还是传统治疗恶心、呕吐的中药,有“呕家圣药”之誉。在夏季,尤其是伏天内,细菌生长繁殖异常活跃,容易污染食物而引起急性肠胃炎,但是适当吃些生姜能起到防治作用,生姜还有杀灭口腔致病菌和肠道致病菌的作用。夏季人们好贪凉,喜爱电扇空调对着吹,很容易受风寒,引起伤风感冒。这时及时喝点姜糖水,将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中医认为生姜能“通神明”,即提神醒脑,所以此时经常出现头昏、心悸及胸闷恶心的人,适当喝点生姜汤大有裨益。另外,生姜辛温,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女性吃姜还能抗衰老、减少胆结石的发生。

神奇的隔姜灸

关于隔姜灸,有这样一个流传久远的故事:在遥远的秦汉时代,人们用“三伏灸”来进行预防疾病。什么是三伏灸呢?指的是在全年阳气最盛的三伏天,即头伏、中伏、末伏这三天,把精选的大老姜切成薄片,贴在相应的穴位上,然后在上面点燃艾灸,以促进血脉运行,疏通人体经络,达到养身调理的效果。

隔姜灸是用姜片做隔垫物的一种灸法。《名医别录》中记载:“生姜,味辛,微温。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姜具有祛风、解表、和胃、温经止痛的功效,有明显的抗菌、消炎作用,还有镇静、止吐、抗过敏的作用。

将新鲜姜和艾灸结合起来,既可以益脾胃,又能温中降逆、止呕吐,除湿消痞,止咳祛痰。由于取材方便,隔姜灸已成为最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在明代杨继洲所著的《针灸大成》中,有这样的记载:“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后来,明代的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提到:“单用生姜切薄片,放痔痛处,用艾炷于姜上灸三炷,*水即出,自消散矣。”

传统中医认为,隔姜灸可适应一切虚寒病症。具体来说,隔姜灸适合治疗阳气不足引起的疾病,主要有两大类疾病:一类是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小孩冬天感冒;另一类是与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病、关节炎、虚寒头痛、结肠炎。

隔姜灸的操作步骤

在隔姜灸时,取一块新鲜的老姜。何谓新鲜?即出土不久的姜,而不是放了很久,都快风干了的姜。何为老姜?即生姜中的姜母。然后,用刀沿生姜的纤维纵向切成厚约0.2~0.5cm厚的姜片,大小可覆盖穴区即可,记住,姜片中间要用三棱针穿刺数孔,这样在艾灸时便于灸火透过姜空更顺畅地进入人体。最后,在姜片上放置艾炷施灸。

灸到什么程度呢?一般来说,每次艾灸5~10炷,以穴区局部出现潮红时为宜。在施灸的过程中,当你感觉穴区有灼痛感时,可以略微把姜片提起来,防止皮肤灼伤。

隔姜灸的注意事项

1.姜片的厚度宜根据部位和病症来定,如果面部等较为敏感的部位,姜片可厚些;如果是急性或疼痛性的病症,姜片可切得薄一些。

2.灸炷的大小宜在姜片直径以内为好,太大易引起皮肤灼伤,应谨慎从事如果出现灼伤,可以在穴区涂一点红花油,一来可以缓解皮肤灼伤,防止皮肤过敏;二来可以增强艾灸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的效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