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秘境定笮,雅砻江流域考古大发现盐源老 [复制链接]

1#

图为铜枝形饰片

盐源盆地最具有代表性的墓葬群——老龙头墓葬群。发掘出的老龙头墓葬共有七座,墓葬与墓葬之间分布密集,但并没有发现它们之间相互叠压,似乎意味着埋葬前这片墓地曾经过了精心地规划。

按照这七座墓葬不同的规模,可划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墓葬,形制不同,随葬器物多寡不均,似乎已经显示出某种社会的分层。

让我们先来一探其中的几座墓葬,看看这里面到底埋藏着怎样的秘密。

老龙头墓地发掘现场

酋长墓:铜鼓殉人显高贵

4号墓是一座大型墓地,在发掘前已经被严重盗扰,但仍旧是出土遗物最多的墓葬。

从残存的墓室观察,该墓的墓圹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室东西残长4米,南北残宽.0~3.5米。

在棺床的东部发现一组人牙,应该是墓主人头部的残留物,人牙的下方有一组由玛瑙珠与绿松石组成的项饰,大概是墓主人入葬时戴在项上的装饰品。棺床上的随葬器物有腹部彩绘螺旋纹的大双耳罐、素面的陶单耳罐,铜器有鸡形饰、条形片、果核形饰、铃和剑,铁器有铁矛和铁镦。

墓室的西端是出土文物最多的地方,依次放置有三件铜鼓、一件铜编钟、六个陶罐、一件弧背铜刀,还有铜笠形马头饰和铜马衔各一件。

老龙头4号墓地出土的铜编钟和铜鼓

巫师墓:巫风巫物谁人解

6号墓也属于大型墓地,是一座两室多人合葬墓,墓圹为长方形竖穴土坑,东西长6.0米,南北宽2.50~2.80米,面积约7平方米。

墓口用四块巨石依次覆盖,墓室的中部留有一东西向的生土隔梁,将墓室分为南北二室。墓室中部发现两节人上肢骨,只存骨痕,应该是一个人的遗骸。

墓中的随葬品基本上都放置在人骨附近,铜器有圆形带饰、盒形器、带钩、泡饰、手镯、耳环、箭镞、钉、管等,还有陶罐和砺石、石镞及玛瑙珠,墓里随葬有马头骨和马肢骨。

老龙头6号墓出土的圆形铜带饰

武士墓:威武高大的盖世英雄

号墓是一座中型墓葬,墓葬的规模比大型墓小,墓圹也为长方形竖穴土坑,东西长3.64米,南北宽.20米,面积只有4平方米多一点。

墓口中部盖有三块巨大的黑褐色砂岩,墓室中有木棺。棺中发现一具身材高大的人骨架,骨架长90厘米,仰身直肢。

墓主头的左侧除了重叠放置铜戈、铜斧、铜刀、铜矛外,还有一件长达37厘米的铁矛;头的右侧放置了一件有半月形砺石和装在箭囊中的铜镞数件,箭囊用树皮制成,头右上侧还随葬了一小铜钺;胸部则放置铜曲柄剑、铜刀、铜夹和条形砺石各一件。

此外,墓主人周身还佩带有不少装饰品,如右耳戴有扁圆形绿松石饰和椭圆形玉玦,头顶戴有呈冠状分布的十余件小铜管,颈部戴38粒鼓形玛瑙珠,右臂骨戴有一长串二十余件条形的铜镯。

根据出土器物分析,这座墓的墓主人应该是一位武士。

双柄铜刀

盐源青铜文化—尚武·尚巫·尚马

这些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构成了盐源青铜文化的另一个突出特点。

盐源青铜器可以分为武器、乐器、装饰品、宗教用品、生产工具和马具几类,种类纷繁,造型奇特。

铜鸡

兵器是盐源地区出土的青铜器中数量最多且种类最为丰富的一类器物。

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戈、矛、刀、钺、戟、镞、甲、臂鞲和盾,还有铜柄铁剑和铁矛,基本上囊括了当时武器库中全部的种类。青铜剑有“山字”格剑、曲柄剑类,前者因其剑格呈汉字的“山”字形而得名。

“山字”格剑和曲柄剑主要分布于川西北、川西南和滇西北地区,都是川西、川西南、滇西北和滇西民族普遍使用的武器。

箭镞数量和种类最多,有铜镞和石镞两种。铜镞有单棱、两棱,还有三棱的,其中有一种三棱箭镞最为厉害,不但有三个尖尖的棱角,梃上还有一个弯弯的倒刺,如果被它射中,不带上拳头大一块皮肉是绝对拔不出来的。

考古工作者们就曾在盐源发掘过被深深射入了铜镞的头颅,可以想见当时战争惨烈血腥的场面。

图为青铜“山字”格剑;图2为双圆柄首铜剑;

图3为青铜戈;图4为曲柄剑

铜双马纹盒形器

马是盐源青铜文化中另一种独特的存在。

盐源出土的青铜马具十分丰富,是西南地区青铜文化中出土马具最为丰富的区域,出土了马衔、马节约、马头饰等,有的马具还鎏了金,能配上鎏金马具的马匹,绝对是当时的高档交通工具,就像现在的“宝马”和“奔驰”。

这支民族对马的挚爱,还充分体现在青铜器上所铸造出的马的形象,如枝形器和盒形器上栩栩如生的奔腾双马,还有墓葬内放置肢解了的马头和马的四肢(比如4号墓、6号墓和9号墓中都发现了随葬的马头骨和马肢骨),让马儿在生死两界都陪伴着自己,不离须臾,说明他们是一支与马儿有特殊感情的民族。

问答题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为什么这支民族会武装到牙齿?

盐源盆地出产盐、铜、金、铁和丹砂,盆地周边分布着许多武勇剽悍的民族,他们都虎视眈眈地窥视着,如果没有雄厚的“国防”力量,他们的家园迟早会成为别人的。

如果我们将中国西部存在的文化传播带描述为一个巨大的“X”形,那么盐源盆地正位于这个“X”形交叉的中心地带。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出土文物不断地在证实这个巨大的文化传播带的存在。

盐源盆地正处于这个传播带的中段,源远流长的雅砻江又是我国西部的一条重要文化通道,所以南北两个方向流动的文化大多在盐源盆地留下了痕迹,盐源盆地就像一条大河中的漩涡,将许多文化的碎片都留在了这里,这使盐源的青铜文化呈现出极为多样和复杂的样貌。

图-铜三鸟杖首;

图2-星鸟铜杖首;图3-四联星杖首。

盐源遗址也出土了数件铜杖和数量较多的铜杖首。杖代表着权力,因此被称为权杖。

有一件九节鱼纹鸡首铜杖,杖通长34.8厘米,由九节直径相同的圆管组成,管与管之间用木棍相连接。杖首一节顶端为一圆盘,圆盘上立一巨喙高冠翘尾的雄鸡,杖身满饰阴刻的小鱼纹。

“干”字形虎纹铜杖

除铜杖外,盐源还出土了造型各异的青铜杖首,其中一件三女背水铜杖首尤为精美,充满了写实的生活气息。铜杖首通高6.6厘米,宽6.6厘米,在杖首顶端铸造了三个相对而立的背水少女,头戴尖顶小帽,身着齐膝筒裙,背水罐的皮带勒在额头上。

三女背水铜杖

让我们展开思维的翅膀,继续探讨和研究这个雅砻江流域的考古大发现吧。

素材来源

盐源广角

综合整理

凉山文旅

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华灯初上,凉山的那些夜景中国旅游日

索玛花开大凉山,别样浪漫五月天凉山文旅喜获4月四川省市(州)文旅新媒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