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始社会时期战争,使用的武器是什么 [复制链接]

1#

新石器时代的工具,由于石器磨制技术的出现和提高,已开始按生产需要分工专用。于是人们在使用工具进行战斗的时候,就有了选择的必要与可能。符合力学斜面原理磨制面成的有刃的斧、锛(斤)和有尖的矛,以及远射的弓箭等,便成为部落间武力斗争的常用工具。据史书记载,在黄帝征服中原各部族的战争中,运用于战斗的兵器,已从生产工具中分化出来,有了石矛、石钺、石戈、石殳及弓箭等。

频繁和激烈的战争需求,使中国先民普遍注意工具适用于杀死敌人的条件,并根据这些条件,有针对性地对工具加以改造,使之更适于与人争斗的需要,于是便出现了专用于战斗的兵器。

史书上在描绘蚩尤武器精良时写到“蚩尤……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震天下,“蚩尤作冶”“以金作兵”。而蚩尤的发祥地在今山东曲阜,这一地区史前时代属于大汶口文化分布区。龙山文化分布区从距今多年开始获得迅速发展,到距今年前后的大汶口文化晚期,不仅作为社会经济基础的原始农业、家畜饲养都有了长足的迸步。

各种手工业部门,无论是石器还是骨角牙器制作,其工艺水平都日渐超过了同期的中原地区。制陶业更是逐步走向中华史前制陶的顶峰。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多,一支支大汶口文化的先民相继向西发展,进入华夏集团居住地去拓展新的生存空间。东夷集团氏族居民的西迁进入豫中,影响直达豫西、陕南、苏南等地。这种经济发展的侵入和占领,便是涿鹿之战发生的历史背景。

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战争中使用的兵器,主要有石钺、石戈、石矛、带有石棒头的木棒和弓箭等。人们习惯上统称之为石兵器。石钺,由宽刃石斧转化而来。石斧主要用于砍劈树木。虽有长、方宽、窄等形状的不同,但一般都有较厚的斧体和两面磨成的刃。后来刃部尖角逐渐减小,演变为体薄而刃呈弧圆形的形状,由于它中闾上部开有一个圆孔,所以有不少入称之为“穿孔石斧”。但实际上它已不适于砍劈树木,成为只适于以劈砍杀伤敌人的兵器石钺。石戈,由窄刃石斧及石锛转化而来。有的石斧体窄而略呈尖形;一般石锛都较石斧为小,单面斜刃,主要用于掘地或锛削木材,它的用力方式与斧不同。后来人们将石斧的安装方法与石锛的使用方法相结合,演变为“本粗而末尖”,以啄击杀伤敌人的新兵器石戈。

石矛,木来就是刺杀野兽的狩猎工具,它的性能完全可以承担杀伤敌入的职能,所以它的形体变化很少。最初是将木棒的头部刮尖,后来是在头部绑上兽角,再后来则发展为以坚硬的石、骨加工成矛头,装在木棒顶端,以增大刺杀的能力。带石棒头的木棒,由一般木棒转化而来。本来是入类与野兽斗争的最普遍的工具。后来为提高木棒的砸击功能,在头部安装了石块。当使用于与人争斗的战斗中时,石块的形状已趋于规整:中间钻孔,以便安装牢固,四周磨出凸齿,以加大杀伤能力。这种石棒头在北方出土很多,有入名之为“多头石斧”。弓箭,是将物的弹力与人的体力结合起来的复合工具。相对而言,它具有射速快、射程远和杀伤力较强的特点,而且使用方便。

从当今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人的洞穴中发现的人类头骨、体骨等化石和器具中可以看出:弓箭已是原始先民们狩猎的重要工具。它既可以在较远的距离上有效地杀伤动物,又可减少被猛兽扑袭的威胁。不加任何改动,即为良好的战斗兵器。最初为简单的木、竹质单体弓,发射刮尖头部的竹、木箭。后来,箭上装了骨、石箭镞,而箭镞则由简单的扁平三角形改进为圆锥形。用于战斗时,进而发展为双翼、三棱、圆柱等多种形状,为增强箭镞与箭杆的结合牢度,还大多有了箭梃。此外,用绳子抛掷石球的飞石索,在战斗中仍然使用。它的结构是:一条绳子的正中装一皮窝,一端打成结,一端成环。使用时将环套在拇指上,握住绳结,石球放入皮窝中,用力转动手臂,带动绳索迅速旋转,对准敌人急放绳结,石球在离心力作用下,沿切线飞向目标。

通过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实物考察,我们可以得知:最初的兵器,均由生产工具转化而来。它的基本要素,早就孕育在生产工具之中,是随着战争的出现而产生的。此后,它仍将随着战争的发展而发展;与此同时,武器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战争的发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