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理神童尹希,13岁上中科大少年班,17岁读哈佛,打破哈佛年惯例,成为哈佛终身教授,却偷偷改了国籍,被问到什么时候回国发展,他的一句话让众人沉默~
年,尹希出生于北京,父母都是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的高知分子,家庭条件优渥。从尹希记事起,父母就给为他制定了科学全面的培养计划,光启蒙图书就摆满了三个书柜,什么唐诗、宋词、十万个为什么统统都有,就连数学、物理、化学也都买来了!
尹希从小就展露出了对理科的特殊天分,不到10岁就自学了大学的微积分。13岁那年,尹希被中科大少年班录取,母亲特意带他拜会了北大物理学领域的泰斗求取指导,结果尹希只花了十分钟就指出了对方编写书籍中的一处错误……
,尹希获得哈佛博士学位,由于他在量子引力、弦理论中的研究成果过于突出,哈佛大学打破了该校年来本校博士毕业生不得留校的惯例,特意留他继续研究,并授予尹希哈佛终身教授的荣誉职位!
此时人们才发现,尹希已经偷偷加入了美国国籍,中国白白培养了那么多年,才诞生这么一颗冉冉升起的物理界的超级新星,现在摇身一变成了美国人,实在有点可惜!
有人问尹希,你会考虑回国发展吗?
尹希的一句话让众人沉默。他说,我确实考虑过回国发展,但是目前国内的科研环境跟国外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无论是科研经费、学术环境还是社会地位都无法与国外相比,未来我如果回来,肯定不会一个人,而是要带一个科研团队回来!
虽然有些无奈,但是尹希所说的也不无道理。
现在国内对科研的重视还不够,年轻人宁愿装疯卖傻拍视频、做直播,也不愿意搞科研,在这种大环境下,尹希回来之后说不定就成了“伤仲永”,最简单的一个道理:他研究的物理领域,中国没有几个人懂,美国却有大量的年轻物理学家可以一起讨论,若干年后很有可能拿到诺贝尔奖,从个人发展角度看,尹希的选择倒也无可厚非。
这件事带给我们另外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我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但是一流的科学家却只有美国的零头呢?
我认为问题出在教育上面。中国的应试教育有其成功之处,比如学生能够快速记住大量知识、掌握各种复杂的公式,但是也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大学毕了业就忘了,90%以上的知识在工作中都没有用,白学了!
美国则采取的是“引导式教育”,他们不会填鸭式地灌输大量知识点和公式给孩子,而是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帮助孩子理解这个世界,从而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最大限度的发挥潜力,成就伟大的人生
也就是说,同样个孩子里,如果有20个适合做科学家,中国的教育方式只能找出5个,美国的教育方式却能够找出10个~
举个例子,比如说同样是讲述“彩虹形成的原理”这个知识点,中国的孩子直到13岁上初二才会在物理教材里学到,而且上来就是一堆概念和公式,什么光的折射率、透射率,夹角是多少等等,孩子当场就懵了!
美国则不同,他们有专门针对5岁~12岁的科学启蒙绘本,里面一个公式都不讲,而是用一则则生动有趣的漫画把彩虹形成的原理给画出来,原来每个彩虹都是由无数个小雨滴组成,每个小雨滴就是一个三棱镜,阳光透过三棱镜因为折射会分成7种颜色的光,所以有了彩虹,孩子一看就懂
此外,中国的教材有个缺点是“高高在上”,很多知识点都是悬空的,无法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的话,孩子根本无法彻底理解这些知识到底有什么用
比如关于“声音”的知识,我国的教材会干巴巴的写“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声波,最初发出振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有三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孩子看了就困了
美国的启蒙图书则会“理论联系实际”,会用大量生动的图画展示出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声呐探测海底世界、超声波洗牙等,这样孩子就明白了,原来海底的地图是用声呐给“听”出来的,解决了心里的一个大疑问!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美国的科学启蒙绘本,目的不是让孩子记住公式,而是帮孩子清晰、完整而又透彻地理解这大千世界背后的科学原理,这样到了初高中再学习公式,就水到渠成了,比别的孩子都要快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