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玉学杯玉器鉴赏征文大赛(玉学院玉雕界联合举办)已顺利进行了4期,目前第5期征文即将结束,我们将陆续发布。本件作品《高山曲水》有三篇,每篇投稿文章下方附有点评。名山有仙住真佛话家常——赏王一卜《高山曲水》作者:陈美同(国家和田玉鉴定评估大师、重庆)好的玉雕的确可以赋予玉新的生命。本作品采用三棱柱形和田白玉子料,因为只见了照片,猛地一看以为就是块原料,仔细看原来是观世音菩萨,竟然可以这样融合在一起,简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既保留了原料的原始美的价值,又感到很有深意。作者的处理方案除了秉承向来惜料,会用料,尽量突出和保留材料本身的玉质美外,还会不会有其他的深思熟虑呢?
01出神入化引人入胜
本作品表现了观音双手合十站立,远看与山融为一体,好似云中山峰,整体大气磅礴,已有神圣之感。我想这应该是一尊“白衣观音”,圣洁的白衣观音是大有来头的,作者竟如此呈现,不觉妙哉。白衣观音又称白衣观自在母,去往他化自在天最高处驯化教化魔王天(在他化自在天可以将所有别人的欲望化为自己的欲望,所有的快乐化为自己的快乐,故称为魔王天)。白衣观音是知名度极高的,全身包括头冠都是白色,洁白纯净,如莲如月如玉,代表菩提心。在近乎羊脂玉上雕琢白衣观音,温润洁白的灵性,仿佛似玉造就此像;雕琢后又似观音化为玉,实在是高明,灵与玉完美的结合,不分彼此!作品如仙如梦,简单大气的轮廓反而是最吸引我、拨动我心弦的,只有头冠部分突出整体,好似观音抬头撑开一团云雾,法力无边,一团和气,带来光明。观音开脸简洁而慈祥自在,与手部轮廓相映衬,表达了自在庄严观音特有气质,也最容易聚焦人们的目光,并在这里展开欣赏路径。巧妙也在这里,看似简单,想出效果,拿捏好比例,实则不易。而作者十分有悟性,竟以简洁的曲水雕技法呈现出深刻的耐人寻味的意义。前后左右看作整体既似虚无缥缈中而聚来,又似衣衫兜风而降之风采,材料侧面的一缕黑绺被安排一朵妙莲,昂首盛开,好似与观音一同仙驾带风而来,仿佛仙子伴随左右,煞好!莲花位置安排就跟和玉上一缕黑绺位置说好了似的,观音自在的一个俯视,圣洁的莲花给了一个回眸,莲花与佛像如影随形!背面四个曲水雕漩涡纹,感觉是菩萨飞来带风,颇有动感、画面感,也有趣味感,与山的稳重相对,却是点睛之雕。
02深入浅出意犹未尽
《高山曲水》仅四个字拆解含义,对应主题就更有意思。我理解整个作品远看如山峰,近看白衣观音现身欲界之顶,他化自在天前往教化魔王天,正如当下被无穷无尽的诱惑充斥着,人们常常无法分辨是非真相。白衣观音法力的高、地位的高、境界的高和佛教文化里训教魔王天的神迹等诸多含义整合理解为“高山”二字,有印证了作品观音与大山的融合。曲水既表达了雕琢技法又比喻成事应上善若水,时机吻合且水到渠成。曲水有连接的意思,既连接了现实与精神,又连接作品与鉴赏者之间类似于知音的关系。题目里没有一个佛字或者观音二字,但与作品高度呼应,简洁而不平凡,真是深入浅出,意犹未尽。记得朋友家里挂了一幅字,“名山有仙住,真佛话家常”。佛教称目前已是末法时代,地狱、人间、天堂实际是在同一个空间里,所以真佛真菩萨早已隐匿在人间,帮助度化大众,正如这件作品,给人一种菩萨显现的真实感觉。林男点评:本文作者对作品的感悟还是很深的。一是感受到了作品的神圣,一种菩萨显现的真实,是作品与她理性的交互。二是感受到了作品的玉质美与观音的精神美,灵与肉的融合竟无法分辨,似乎得到完全的打通而来去无碍,应该是她的悟性所致。三是对工艺奥妙的感悟和理解,对思想内涵的有感而发,应该是她的玉器专业使然。欣赏艺术作品,需要底层的专业,中层的悟性素养和高层的精神感悟力,三者融合却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