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破解3大难题并不简单新机场首条电力通道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最好 http://pf.39.net/bdfyy/bdfzj/
点击,观看视频成都在东部新城建设中,有一个“先地下、后地上”的规划理念,简单来说,就是先把地铁隧道、综合管廊等工程在地下空间安排好,再安排地面上的工程。今天,我们带你探访的“机场南线综合管廊”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它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给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提供电力保障。电力舱项目由成都高投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实施。该公司现场代表姜金成介绍,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设计采用双电源,分别由其西边的海鸣变电站和北边的绵丰变电站供电。而机场南线综合管廊是机场和海鸣变电站之间的通道,全长11.8公里,管廊结构高约4.6米,宽约10.2米。它是一个三舱布局的地下综合管廊,三个舱室分别为电力舱(高压电缆)、综合舱(低压电缆、弱电、通讯、自来水、中水)和燃气舱(燃气管)。“其中最紧要的就是电力舱,因为机场的第一回正式用电就要靠这条电力通道来保障。对于机场投运来说,电力的能源保障就像人的心脏一样重要。”成都高投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现场代表姜金成据介绍,机场南线综合管廊于年6月正式开建,今年1月管廊已经全线贯通,天府机场公司正在进行穿缆施工。修筑管廊结构的这5个月,姜金成和他的同事们过得并不轻松,他们的工作面临三大难题。难题一:边坡陡对策:打桩支护机场南线是一条已经建成投用的市政道路,每天来往其间的大都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以及空港新城工地施工车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综合管廊沿着机场南线布局,基坑深度8米到26米不等,而常规管廊主体距离主车道只有4.8米。要保护机场南线的安全、稳定,确保正常通车,就必须把支护工程的保护强度提到非常高。画几张截面图,给大家感受一下:当宽度是4.8米时,深度是8米,边坡是这么陡……宽4.8米,深8米当宽度是4.8米时,深度是26米,边坡就变成这么陡~陡~~陡~~~了宽4.8米,深26米实际上,“4.8米”之内还要留出作业空间,所以真实的边坡比图示还要陡,几乎就是垂直的。边坡几乎与地面垂直想象一下,路旁边挖这么深一个坑,路面下的土层自然会有“往下梭的冲动”,出现沉降、滑坡等现象。用来“hold住”路基,避免土层“往下梭”的,就是支护工程。施工队用的方法是“桩支护”:从地面垂直打一排钢筋混凝土钻孔桩下去,加固路基。桩支护基坑特别深的路段,横向的支撑还要加到四层!加强版桩支护难题二:压力大对策:钢架护体这里的“压力大”,不仅指建设者们面临的压力大,建设沿线遇到的一条燃气管道压力也大。那是一条直径毫米的燃气管道,管道内部压力超过4MPa。如果它被挖爆了……大家去网上搜一下相关视频,就晓得后果了。项目设计方案是让综合管廊从这条管道下面穿过去。这就“考手艺”了。姜金成说:为确保这条燃气管道的安全,跟中石油西南油气公司输气处进行了多次商讨,定了“三不”原则,一是管道上面不能有重车行驶,二是管道两侧6米内不能有大型机械作业,三是管道上下的土方不能随意增减,以免造成管道形变。最终的施工方案是:首先,打造一个三棱柱的“型钢桁架”,把这条燃气管道托住,架子底面四个角下各设一个“承台”,承台在安全距离外的土层里用工法桩“生根”;然后,人工作业把管道周围的土方掏空;最后才在燃气管道下的基坑内建综合管廊。为了建好这段管廊,数十个工人前后忙了5个月。型钢桁架难题三:工期紧对策:化整为零除了施工环境严苛,机场南线综合管线建设过程中还遭遇了“老天爷捣乱”。据四川省气候中心统计,去年四川省大暴雨天气多、区域性暴雨多,是历史上平均降水量最多的一年,较常年偏多21%。在姜金成的记忆中,去年刚开工不久就进入雨季,不得不三天两头的停工,实际施工时间大大缩短。所幸,高投建设对这个工程采用了“化整为零”的方法进行系统化管理。整个建设工程被视为一个“大系统”,根据线性工程的特点和项目工期要求,倒推施工方案。11.8公里的建设长度被分成了76个工段,每段只有-米,所有工段同步推进。每个工段又是一个“小系统”,施工工人、机械、支架模板等人力物力都独立配置、独立周转。通常情况下,这样的工程只会被分为3-5个工段同步推进。分得更细,意味着更大的管理难度、更高的建设成本。姜金成说,“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新机场如期建成投运。我们这个项目本身相对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来说,就像一个零部件,负责的是电力保障。类似的机场相关项目还有数十上百个,各个项目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绝对不能‘掉链子’,不能‘拖后腿’。好在各个参建单位都很给力,今年1月,管廊如期贯通,达到了穿缆条件。”新机场南线管廊预计10月底建成管廊贯通,整个工程只能算“打了一个逗号”,后续还要进行管廊防水、防水保护层、沟槽回填、雨污水管道、路基填筑、路面铺设、人行道铺装、绿化带、路灯、交安等等一系列工序。预计到今年10月底,一条完整的、美丽的机场南线呈现在市民面前时,整个工程才算最终完成。采访结束时,记者甚至来不及说一声“再见”,姜金成又被一个电话叫去施工现场了……成都晚报—成都发布记者薛欢摄影、视频田宇制图薛欢编辑:刘成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