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清朝人居然上过《Nature》,造了中国第一艘军舰,建了中国第一所科技学习,连你背的元气周期表都是他翻译的。这人确定不是穿越过去的?
此人名为徐寿(年2月26日-年9月24日)号雪村,是江苏无锡人,是清末著名科学家。这个小孩自小就聪明,喜欢工艺制作,读书是他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正是因为他的这一个习惯让他掌握了许多的科学知识。
可是那么聪明的人,科考却失利了,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上,如果他和范进一样一辈子去科考,也就不能说是晚清第一科技第一人了。而他并没有觉得没考上不好,还觉得八股文有个鬼用,老子不学了,实在是太与众不同了,在那个年代科考作为一个上升的通道,他居然放弃科考,去研究经世致用自学。在当时四书五经已经泛滥了,同时的《诗经》《春秋》《汉书》这些他都不看了,他居然去看,山川、物产、地理变迁、数学、天文历法、物理、音律、医学等,他只要觉得有用,反正他都看,也算得上一个奇人了。
为了研究自己学习的成果,他还自己制作指南针、象限仪、自鸣钟等,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做出这些物件,可以说非常厉害了,在家里摆放这些物件,简直就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真正带他走上人生巅峰的是他对音律的研究,他会古代的好多乐器,有一次他在县城里帮人修理七弦琴,他谈吐优雅,手法美妙,人群中扫来一处目光正是清带举人华翼纶,他正在给儿子华蘅芳找玩伴,没想到徐寿就跟着去了,他比华蘅芳大了15岁,没想到二人一见面就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在茫茫的大清中,终于找到了一个同道中人,两人一起谈论科学技术!
到上海时,一本书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这本书就叫《博物新编》在当时这本书算是奇葩,是近代西方科技输入中国的第一本书,上面涵盖了物理、化学、天文、生物,陈寿想知道的上面全都有,这感觉就像一个土包子来到繁华的城市,被震惊到了。
徐寿拿到书后,立马把书拿出来看,还按照书上做起了实验,要想当时的清代可没有这些洋玩意,他要怎么样才能做出书上的东西呢,但是这些都难不倒他,验证光的折射和分色要用到三棱镜,没有他就用一个水晶图章给他磨出来,别说还真给他做出来了,看到蒸汽机的图片,他想验证原理,就跑到洋人的船上看,那时候的社会大家都忙着种地读书,就徐寿这个人整天研究奇奇怪怪的东西,大家都觉得这人有病,是个傻子。
整天在家学习,实验,学习实验,连清朝的大臣都知道了,这样他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学者,而当时正值鸦片战争失败,闭关锁国的大清彻底的慌了,洋务派说:我们要师夷长技以制夷,要开工厂办学堂。
可在当时官员都是从八股文脱颖而出的,谁会洋人的那玩意,这时徐寿就脱颖而出了,徐寿也没有让大家失望,当时大家一直认为先要造出蒸汽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一没图纸、二无材料,简直就是异想天开,没想到啊,徐寿就凭着《博物新编》上的图和简介,跑到洋人的船上研究了一天,回来就直接开造。
没想到3个月后,作为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象征被一个连秀才都考不上的人,把蒸汽机造好了,还差蒸汽船,那就接着造,历时两年,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蒸汽船“黄鹄”号造好了,又在徐寿的带领下,我国第一膄军舰“惠吉号”诞生了。随后又翻译了《化学鉴原》《化学考质》《化学求数》等,把西方现代化引进中国,为近代中国带来第一批化学教材。
由于徐寿的事迹过于繁多,我们下篇接着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