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散文家乡是一首深情的歌ldquo [复制链接]

1#

家乡是一首深情的歌

文/安艳学

我虽然不能作词,但我要为家乡写一首优美的歌;我虽然不能作曲,但我要为家乡这首歌谱上动人的曲;我虽然没有美妙的歌喉,但我要唱响“家乡是一首深情的歌”。

养畜牧河,我家乡的河

养畜牧河,一条家乡的河。

你第一次呈现在我的面前,是那样的平和舒缓,不急不躁,由西向东,汤汤流淌,日夜不息。你滋养了两岸大片的土地,草木茂盛,绿树成荫。从空中俯瞰,你宛如绿色的飘带,镶嵌在塔敏查干沙漠的边缘。我喜欢你孕育的丰美水草,养育着成群的牛羊。它们时而低头尽享水草的甘甜;时而静卧在茵茵绿草之上慵懒地小憩。我喜欢你身旁,汩汩流淌的清泉,它不杂任何尘滓,纯净透明,像美丽的山水画,自然清新,焕发泥土的气息。你蜿蜒流淌上百公里,浇灌着万顷良田。你敞开宽阔的胸襟,温暖的怀抱,哺育着各族儿女,幸福祥和安宁的生活。这时候,好像有人从山那边向你走来,原来是牧民要将牛羊赶回家。不觉已是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了你的身上,你荡起了金色的波纹。此时此刻,牧人、牛羊、夕阳、金波,绘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自然天成。这里不需要丹青妙手,你就是一幅画,一幅绝美的画。因为你是一条家乡的河,一条美丽的河。

养畜牧河,一条悠远的河。

你承载着一段美丽的传说,一段传奇的佳话。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老阿爸,赶着勒勒车,拉着身患重病的女儿,走到了这里。老阿爸手足无措,看着躺在车上可怜的女儿,痛哭流泪,围着勒勒车来回转,老阿爸几乎哭干了眼泪,围着勒勒车大声哭喊,拍腿、甩臂、跺脚、哭吟、祈求长生天的保佑。哭吟声引来了附近众多牧民,他们见此悲惨情景,也潸然泪下,跟着老人甩臂跺脚,围着勒勒车哀歌。他们如唱如舞的情形,感动了长生天,姑娘渐渐苏醒,睁开了眼睛,看着老阿爸和众人的这种场面,病情有些好转,最后,姑娘下了车,步入了人群,欢歌笑语,手舞足蹈。后来,这一奇闻相传千百里,传遍整个塞北小城,人们把这种治好了姑娘身患“安代”这种怪病的场面和形式命名为“安代歌舞”。现如今,你的足迹,随处可见。“安代家园”、“安代一条街”、“安代广场”。因为你,家乡已成为“安代艺术之乡”;因为你,已使偏远闭塞的塞外小城,天下皆知。见到你,就唤起人们对那段美丽传说的记忆;见到你,就会踏着美妙的旋律,尽情地舞出那不老的传奇。尽管岁月轮回,时光流逝。但岁月永远镌刻着你的伟岸与宽厚;时光永远抹不去你的美丽与善良。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一条历史悠远的河。

养畜牧河,一条母亲的河。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两岸各族儿女;你用勤劳的双手,呵护他们茁壮成长。还是让时间回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你的目光注视下,走出了一位把“安代”作为歌舞艺术节目搬上舞台的艺人——额尔敦巴拉。大批的文艺工作者深入实地考察,向老艺人拜师学艺,学习“安代”的歌舞艺术。自年以后,“安代舞”就像雨后的“春笋”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里。年额尔敦巴拉老艺人将“安代舞”跳到了北京,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年8月“安代舞”走出国门,受蒙古国邀请参加“中蒙友好岁月”,受到世界广泛赞誉。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都说你是那安代的故乡/悲欢离合一个美妙的传说/都说你走过的路啊/漫长又坎坷/千年的故事唱成长长的歌/飞一匹蒙古马回望我的家园/深深的眷恋在我的心间/马头琴悠扬在白云天”。是啊,你是一条充满爱的河,一条母亲的河。

养畜牧河,我家乡的河。你是否可曾听到,你的儿女来把你传扬;你是否可曾知道,远方的儿女在思念你吗?

安代舞,一个不老的传奇

每当我听到那熟悉的安代乐曲,感受那动人的安代旋律,我的脑海里便浮现出有关于它的那一幕幕镌刻着岁月印迹的画卷,百转千回,*牵梦绕。它促使我把关于它的一切告诉给世间的人们。

安代舞流传于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东部的库伦旗,迄今为止,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一种宗教性舞蹈,用来祈求神灵庇佑,祛魔消灾,解除病痛。过去以唱为舞,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健康活跃的艺术特色,是蒙古族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

早在明末清初,祈求神灵庇护、祛魔消灾的舞蹈安代舞,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东部库伦旗兴起。安代舞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浓郁的生活气息,是草原文化的标识性品牌和蒙古族引以为豪的舞蹈奇葩。在内蒙古,逢年过节、庆祝丰收、喜丧婚嫁和迎宾的宴会上,人们都要跳安代舞。

20世纪50年代后期,安代分为“传统安代”和“新安代(安代舞)”两种,新安代是传统安代社会发展的演变,是以娱乐为目的并且具有审美性的歌舞艺术,是蒙古族舞蹈艺术形式中保存最完好,历史最久的舞蹈。

新中国成立后,生产力和医疗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安代舞也从“传统安代”中剥离出来。安代“博”成为了民间艺人,安代也成为了真正的舞蹈艺术。置于早期安代场子中央的木杆或断车轴不见了,因此,人们不再面向圆心围着圆圈跳舞了。安代的道具,由以前的铃鞭、毛巾、裙襟,发展成了红色的绸巾(现今发展成为*、绿、粉等多种颜色)。“安代舞”成为了人们喜闻乐见的自娱形式。

自此,安代舞摆脱旧俗的桎梏,形成了具有典型特征的民俗活动。在库伦旗,以齐克奇为代表的文艺工作者,不断进行着审美升华的努力,并使之走向舞台。再加上研究者深入实地,对传统安代进行搜集整理和舞蹈编导们不断的汲取民间养分,并大胆创新实践,使安代舞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等到额尔敦巴拉老艺人,把“安代”作为歌舞艺术节目,搬上舞台后,受到了大家的极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