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32期中医药曰何首乌 [复制链接]

1#

用笔端描绘科学之真与艺术之美!东城区青少年药用植物科学绘画,聚焦植物药用的历史、植物特性、绘画技巧等方面的内容,旨在让更多青少年能从科学绘画的角度,有效观察探究药用植物的特性,在科学实践与传统文化方面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弘扬中医国粹,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贯彻落实东城区“文化传承”工程,打造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的科学实践类活动。

何首乌

何首乌别称地精、马肝石、多花蓼[liǎo]、紫乌滕、夜交藤;为蓼科何首乌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茎缠绕,多分枝,具纵棱,无毛,微粗糙,下部木质化。叶呈卵形或长卵形,顶端渐尖,基部心形或近心形,两面粗糙。花序圆锥状,顶生或腋生,分枝开展,具细纵棱,沿棱密被小突起;苞片三角状卵形,具小突起,顶端尖。果瘦卵形,具三棱,黑褐色,有光泽。

入药部位:块根

功效: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nüè],祛风,解*。

主治:1.降血脂,抗动脉硬化;

2.生黑发,抗衰老,补肾;

3.治疗便秘。

小故事

关于何首乌名字的由来,有这样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唐朝时期,有一位农夫名叫何嵩。一次争执中,他不慎将人伤害,犯下大罪。官府下令捉拿他,把何嵩拘捕入狱。在监被里,何嵩整日发愁情都,悔不当初,没几日,满头的黑发也变白了,样子十分凄惨。何嵩每日被罚行苦力,做苦工、狱卒们也不给饱饭吃,他经常饥饿难耐。

有一天,何嵩饥不择食,借放风的空当儿,挖出了空地旁边的一种植物块根,以解一时之饥。没想到,这种块根还挺好吃,能填饱肚子。于是他便经常借放风之际,挖这种块根食用。没想到,过了许久,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犯人何嵩的面色日渐红润,头发居然慢慢变黑了。狱卒问他原因,他解释说是平日里吃不饱饭,挖了空地旁的一种植物块根吃。狱卒怀疑是这种块根的功效,于是自己也去挖了服用,果然收到同样的效果,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这种植物块根的功效传遍了整个监狱,又传到了整个镇上,由于最初是由何嵩发现的,且何嵩又因吃它变得头发乌黑,于是人们称这种植物为“何首乌”。

文稿:张新

信息来源: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

想学习更多中医药知识,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