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观察ldquo坦克rdquo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有哪些危害 http://m.39.net/pf/a_4591208.html

“坦克”首现

对象:丁丁年龄:6岁

时间:03.02上午8:25

观察内容:幼儿对低结构材料的运用

观察目的: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建构设想,利用低结构材料进行建构。

实况记录

8:20萌萌在与丁丁讨论“今天我们搭什么”,萌萌说:“我们搭出来之后最好能够可以用它玩游戏。”丁丁说:“我们来搭坦克吧,上次我想搭的还没有搭好。”萌萌回复说道:“这个主意好,那我们先去搬需要的材料搬来吧。”丁丁搬来了四只大篓子、多个小篓子,萌萌搬来了红色的卷纸与几张纸板。萌萌先将红色卷纸铺在地面,说“我要这辆坦克是红色的,这是坦克的平台”。丁丁将四只大篓子按颜色分成2份分别放在红色卷纸的两端,底部的篓子反着放,叠放在上方的篓子正着放。


  “萌萌,快把纸板放在‘柱子’上。”丁丁又将颜色相同的小篓子背靠背倾斜放置,中间呈“三角形”空洞,又用蓝色小篓子覆盖在上方,“这就是我们的‘瞭望镜’,我们可以用这里来观察敌人的情况。”这时萌萌喊道:“我去把大纸筒搬来当做‘炮台’。”丁丁绕着“坦克”走了一圈,说道:“我们还少‘弹药库’,我们用这些篓子来装我们的‘炸弹’吧。”丁丁用大篓子、小篓子组合摆放在“坦克”的后方。

行为分析

1.丁丁对“坦克”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知道“坦克”大致有几个部分组成,该部分的功能是什么,如“瞭望镜”可以用来观察敌人的情况。2.丁丁对自己的作品“坦克”有所设想,知道自己需要用的的材料是什么,并且能利用材料的特性进行组合,如篓子背靠背放置留有三角形空洞作“瞭望镜”。

支持策略

1.教师可引导丁丁用纸、笔将自己的建构作品记录下来,或在建构前提前设计。2.利用晨谈时间,请丁丁介绍他的作品,引导其他班级幼儿也可利用低结构材料多多创建。3.提供多方面的关于“坦克”的信息,使丁丁与其他班级幼儿对“坦克”更加了解坦克其他部位的具体功能。

坦克进化

对象:韬韬、杰米年龄:6岁

时间:03.02上午9:25

观察内容:幼儿对低结构材料的运用

观察目的:幼儿能吸取同伴的经验,利用低结构材料建构不同的“坦克”。

实况记录


  走进小天井的杰米和韬韬大喊道:“刚刚顾宝宝给我们看了好多坦克,我们搭一个比丁丁的还要厉害的坦克吧!”“韬韬,我们先来设计一下这次的坦克吧!”


  杰米搬来了3个大纸筒:“比他的还厉害,一定要多点炮台和炸药,这样我们的坦克就很厉害了!”韬韬搬来了几个小直筒摆在中间大纸筒的上方,说道:“这是发射‘小炮弹’的,可以发射炮弹的越多,我们就越厉害!我们要打败敌人!”韬韬还拿了两个大篓子放在大纸筒的中间,上方还铺设了纸板,对杰米介绍道:“这是新型的‘瞭望镜’,可以躲在里面观察敌人,这样更加安全,我们也不会被敌人看到。”

行为分析

1.韬韬与杰米能利用教师晨谈时提供的信息,结合同伴的游戏作品,建构属于自己的游戏作品。2.韬韬与杰米能吸取丁丁的游戏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自己对“坦克”的建构设想。3.在利用相同的低结构材料进行建构的同时,能将低结构材料发挥不同的功能,使“坦克”更加完整。

支持策略

1.将两组建构作品拍摄为照片与真实的坦克图片进行对比,引导班级幼儿发现建构的不同与可以改变的地方,使“坦克”外形与功能共同升级。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坦克的功能,使“人与坦克”相结合。

“坦克”再进化

对象:丁丁、仔仔年龄:6岁

时间:03.09上午9:40

观察内容:幼儿对低结构材料的运用

观察目的:幼儿能吸取同伴的经验,利用低结构材料建构不同的“坦克”,使“人与坦克”相结合。

实况记录


  丁丁用四个大篓子分成2份并排放置在地上,又将一块纸板折成三棱柱,并用2个燕尾夹分别夹在开口的两端将其固定,侧面平面朝下、侧棱朝上作为“炮筒”的支架,木栏架在炮筒尾端,又拿了一个大篓子竖着放在木栏后方,对仔仔说道:“仔仔,这是我们的座位,可以坐着开坦克。”又指着木栏说道:“这是用来保护我们的围栏,让我们离炮筒远一点,不伤害到我们。”

两人坐上了“驾驶位”,喊道:“出发!”这时我提醒他们:“如果这里是驾驶位,你觉得这儿缺少什么呢?”丁丁盯着木栏看了一会儿,说道:“啊,我们还没有方向盘,这样就没办法控制前进的方向了。”仔仔拿来了一个圆纸板,说:“方向盘是圆形的,这个纸板也是圆形的,正好可以用来作方向盘。”


  坐在驾驶位上的丁丁这时站了起来,又将大篓子搬走放回了材料柜,对仔仔说:“我觉得这个篓子当驾驶位不舒服,我们去小五班借板凳吧。”于是,两人共同去小五班借了3张板凳,一张放在方向盘处,另两张并排放在第二排。两人又用大纸板对折,竖直放置形成三角形,并合作搬了一根大纸筒架高在大纸板上,仔仔说道:“我们的‘武器库’也造好啦!”小北站在一旁看了一会儿,问丁丁:“这绿色的把手是什么呀?我怎么看不懂呢。”丁丁说:“这是坦克的‘履带’,驾驶时履带会带着坦克动起来。”

行为分析

1.丁丁与仔仔能充分利用低结构材料,根据材料的特性,利用工具架构,完成自己的建构作品“坦克”,使低结构材料一物多用,发挥不同的作用。2.在原有的建构基础上,丁丁能发现材料的不适宜性,如大篓子不适合作驾驶椅,并根据场地的特点,充分利用周边资源,找到适宜性材料进行替换,对材料的使用有所思考。3.在教师我的提醒下,两位幼儿通过对材料大小、建构作品的观察,迁移生活经验,预留空间作为驾驶舱,发现缺少部位,并能按照物体的形状找到适宜材料补充建构,使建构作品更加完整。

支持策略

1.充分鼓励丁丁、仔仔对周边资源的利用,引导班级其他幼儿在遇到无法找到可替代的低结构材料进行建构的情况下,可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物品继续建构,充分满足建构需求。2.在游戏分享或晨谈时,对班级幼儿提出丁丁的建构亮点——建构作品的真实操作、同伴们可真实体验,引导班级幼儿用多种建构方式在小天井的后续游戏中进行建构,创造更多的亮眼作品。

评析与反思


  在此次跟踪观察中,班级幼儿能根据同一建构主题——坦克进行多次就建构,并且在每一次的建构中,都能利用相同的低结构材料、利用不同的建构方法满足建构需求,完成建构作品。在三次游戏中,幼儿能根据建构主题,一步一步、进阶性地完成建构,从幼儿无法与建构作品进行互动,直到可进入建构作品、产生角色游戏,幼儿们在小天井就单一建构主题的游戏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在游戏中,幼儿之间的交流,充分体现了其建构设想,可以看出幼儿表述清楚,逻辑思维清晰,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建构作品,对坦克的认知也在不断提高,对坦克的结构、功能欲趋完善。

低结构材料、周边资源的提供与使用,使幼儿在小天井中游戏更加丰富、有趣。

丹阳市云阳幼儿园供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