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鹤伴山中医药专栏中药系列益母草 [复制链接]

1#

英医院人向您致敬!

益母草

相传,在豫西地区伊洛河畔的一个小山村中,有一个名叫茺蔚的小孩,他的母亲在生他时得了“月子病”,久治不愈,身体越来越虚,竟至卧床不起。小茺蔚懂事之后就开始照顾母亲,床前床后,端茶送水,非常孝顺。眼看着母亲的病越来越重,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母亲的病治好。于是,他决定外出为母亲问病求药。他沿着伊洛河走啊走啊,逢人便问,见草就挖,也没找到能治好母亲疾病的良药。

有一天晚上,他借宿一寺庙,庙内高僧被其孝心感动,送了他四句诗,让他去找一种治病的草药。诗云:“草茎方方似*麻,花生节间节生花,三棱黑子叶似艾,能医母疾效可夸。”小茺蔚牢记这首诗,顺着河岸便找了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那种茎呈四方形,节间开满紫红色小花,结有黑色三棱形小果实的植物。

茺蔚母亲服用这种药后不久,多年的沉疴竟痊愈了。茺蔚又把这种草药介绍给其他患“月子病”的妇女,绝大部分都是药到病除,疗效很好,评价很高。有诗赞曰:“寻常枝叶寻常花,荒野生长荒野发;擅治妇女诸多疾,堪称良药惠万家。”由于这种草是茺蔚为医治母亲的病而找到的,且又有益于妇女,人们就把它取名为“益母草”,而它的种子则被叫作“茺蔚子”。

下面,就和大家介绍妇科圣药——益母草。

来源

益母草来源于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全国各地均有野生或栽培。

采收加工

(1)鲜品:春季幼苗期至初夏花前期采割;

(2)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晒干,或切段晒干。

性状鉴别

干益母草:呈不规则的段,茎方柱形,四面凹下成纵沟,灰绿色或*绿色,切面中部有白髓,叶片灰绿色多皱缩、破碎。轮伞花序腋生,花*棕色,花萼筒状,花冠二唇形。气微,味微苦。

功效作用

辛、苦,微寒。归心、肝、膀胱经。

辛散苦泄,微寒清解,主入心、肝经,兼入膀胱经。既活血化瘀,治瘀血诸病,尤善治瘀血经产诸病,为妇科调经良药;又利尿消肿、清热解*,治水瘀互阻之水肿及热*瘀结之疮疹。(血热有瘀、水肿或疮肿兼瘀者皆宜。)

活血祛瘀,利尿消肿,清热解*。

(1)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瘀阻腹痛,跌打伤痛。

(2)小便不利,水肿。

(3)疮痈肿*,皮肤痒疹。

(1)内服:煎汤,9~30g;或入丸散。

(2)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

本品活血,故孕妇慎服。

中成药应用

1.活血行气调经剂

(1)益母草颗粒(膏、胶囊、片、口服液):为单味制剂,活血调经,主治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绝,症见经水量少、淋沥不净,产后出血时间过长。孕妇禁用。月经量多者或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之月经不调者慎用。

(2)七制香附丸:既疏肝行气、祛瘀调经,又补血滋阴、扶正补虚,行散补虚;且补虚力强,善治气滞血虚所致的痛经、月经量少、闭经等证。孕妇禁用。湿热患者慎用。

2.补虚扶正调经剂

(1)安坤颗粒:滋阴清热、养血调经,主治阴虚血热所致的月经先期、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孕妇及脾胃虚寒者慎用。

(2)八珍益母丸(胶囊):益气养血、活血调经,主治气血两虚兼有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孕妇、月经过多者禁用。湿热所致的月经不调者慎用。

(注:请在医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附药

茺蔚子:为益母草的干燥成熟果实。呈三棱形,一端稍宽,平截状;另一端渐窄而钝尖;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有深色斑点;气微,味苦。

功能活血调经,清肝明目。

知识拓展

夏至草:夏至草得名于它逢夏至而枯的习性。夏至草的叶子和花像宝塔一样层叠,每层数朵小白花组成的花环中,都会伸出来一对叶子,上下层还错成一个直角。这种交错上升的结构,让它的叶子充分享受了阳光,而且也搭成了一座稳定的楼台,可供前来采蜜授粉的昆虫稳稳地歇脚。

夏至草来源于唇形科植物夏至草的全草,又名“小益母草”,茎直立,方柱形,叶对生,有长柄。春夏开花,生于村边、路旁、荒地、林园等处,邹平各乡镇均有分布。

夏至前盛花期采收,晒干或鲜用。

味辛、微苦,性寒;归肝经。

养血活血,清热利湿。主治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水肿,小便不利;疮痈,皮疹瘙痒。

-END-

供稿

王悦

编辑

王赢莹

审核

王宗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