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公开课实录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复制链接]

1#

作为一名老师,谁又不希望能够将自己的公开课上好呢?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几位名师在《认识图形》公开课中的做法,供大家参考!(教学设计+配套课件+课堂实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公开课不再难上。

请拉至文末获得领取方式

资源清单

篇幅有限,现展示其中一位老师的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通过观察与分类,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四种简单的几何体,并且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幼儿园时期已经玩过积木,画过平面图形,所以学生对于这四种平面图形一点也不陌生。但学生对这四种平面图形的具体特征、本质所在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明确。为此,针对六七岁孩子好动、爱玩,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课堂上用孩子喜欢的动画人物创设一系列有趣味的情境活动,将知识点蕴含在活动中,并结合课件、白板、平板电脑等信息应用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欲。让孩子乐学、愿学、玩中学,不知不觉地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和立体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难点:建立对四种平面图形正确的表象。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白板。

学具:平板电脑;立体图形的学具;画纸;彩笔;印泥;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森林里的趣事特别多,这不,熊大熊二兄弟俩最近迷上了搭积木,它们想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你们想看吗?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熊二都用到了什么形状的积木?(课件配乐欣赏。)

2.学生到大屏幕上指认汇报。(点击积木出示相应的立体图形。)

3.教师适时介绍三棱柱。(使用白板聚光灯功能。)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活动一:摸一摸,初步感知“面在体上”。

1.同学们请看,老师发现三棱柱上的每个面摸起来都是平平的,快拿起你手中的三棱柱感受一下。你还能找到其他立体图形上平平的面吗?

2.学生动手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实物上的平面。

3.圆柱体容易滚动,摸起来弯曲的面叫曲面,球的表面也叫曲面。

4.对于曲面我们以后再研究。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立体图形上的这些“平平的面”。

活动二:做一做,你能得到哪些图形?认一认。

1.熊二,虽然是个大力士,但是却不太喜欢动脑筋,它想把立体图形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你们能帮帮它吗?看,熊二为我们准备了一些工具。(课件出示多样的学具图片。)

2.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合作,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1)你选择的是什么立体图形?

(2)你用什么方法得到了一个什么图形?

(3)自己完成后跟同桌说一说。

3.学生展示汇报。(平板使用、推送。)

教师在黑板上随机贴出学生汇报的图形,揭示图形的名称。揭示课题:这是一种新的图形——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平面图形)

4.大家真能干,把刚才摸到的平平的面都请了下来,这些图形都是从哪里得来的?还记得吗?

5.仔细想一想,这些平面图形和原来的立体图形有什么不同吗?6.拓展:球也是圆的,在球上能找到圆形吗?(白板演示。)

活动三:分一分,探究平面图形的特征。

1.熊大看到咱们班的小朋友这么聪明,也想考考大家,它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能不能把这些图形宝宝送回家。谁来读读要求?

2.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