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肿瘤多由正气内虚,邪*侵入,加上生活习惯、饮食、情志、旧疾等因素,致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亏损与运行失常,导致气滞、血瘀、痰凝、热结、湿阻等病理变化,蕴结于脏腑组织,日久则成积聚。所以中医认为肿瘤的病因和病机可归纳为正虚与虚实两个方面,在治疗上我常以3个理论为基础进行治疗,获得了不错的疗效,今天分享给大家。
第一,辨病与辨证结合。辨病即是对疾病的辨析,以确定疾病的诊断为目的,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辨证是对证候的辨析,以确定证候的原因、性质和病位为目的,从而根据证来确立治法,据法处方以治疗疾病。此二者结合更有利于对疾病的判断与开方治疗。
第二,扶正祛邪。扶正是以调脏腑、补气血、平阴阳为主;祛邪则以行气导滞、祛瘀散结、化痰软坚、消热解*、利湿消积为法。扶正祛邪对晚期肿瘤有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效果,而且还可以与现代医学手段进行配合,减缓其副作用,加快患者恢复的作用,如与手术、放化疗配合等。
第三,治未病。治未病是指以预防为主的防病养生谋略,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最直观的体现就是防止术后复发、转移。
在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我常将上述3点理论相结合,不仅针对性更强,效果也更为显著,我举个例子。
一位患者因咳嗽、胸痛、气促等原因入院检查,确诊肺癌伴左下肺炎症,来诊时症见:咳嗽、胸痛、气促、乏力、进食有阻塞感。其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辩证为肺脾气虚,痰瘀阻肺,治以益气活血、化痰止咳,以扶正消积。方以西洋参、*芪、茯苓健脾益气;枸杞、山药养肝补肾、扶正固本,以平衡阴阳,调和脏腑,令机体恢复生理状态;穿山甲、三棱、莪术行气活血、破瘀散结;鳖甲、蚤休清热解*,软坚散结以祛邪消积。经治疗后,患者咳嗽减轻,胸痛改善明显,气促乏力等皆有好转,医院复查,未发现有复发、转移迹象,后续根据辨证加减药材巩固治疗。
此案例中,开方时以辨病、辨证相结合,准确切中病机,再贯彻扶正祛邪的理念,结合辩证结果选药开方,此患者病位在肺,咳嗽、胸痛明显,故加入大量清热化痰理气之品,所以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而后再加入软坚散结之品以抗癌,防止复发、转移,充分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
患者可能因不同体质、不同肿瘤、不同疾病阶段,其临床表现不一,证型各异,但只要把握好总的原则,常可起到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