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岭东年俗之大年初二拜正食日昼 [复制链接]

1#

乾隆版普宁县志:元旦祀祖先用素,初二早祀祖先用荤。元旦昧爽,先谒祖先,礼神祇毕,长幼以次拜贺,其邻里族*姻戚皆登门致贺,曰拜年,不限于元旦,近者初二,远者虽初四五亦可,往拜惟初三日送穷不拜;女出嫁者皆于初二日归拜其父母。

雍正版《揭阳县志》记:“元旦祀先,馔用斋。祀毕家众以次庆,二之日,祭用荤,族里咸相过,崇饮为欢。”

这段文字如此熟悉,完全可以照抄用来记述今天的情形,两百多年过去,岭东潮人依然原封不动地保留着古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古风激荡的区域。

除夕与元旦(古人将大年初一称为元旦,立春才叫春节),均为家祭重要节点,因为追养继孝,目的无非是报本追源,潮汕族群以宗族结构为基本单位的强大生命力,正在于不断地在日常生活中重复地强调这点。初一用素食进行祭拜和吃食,应该是佛教世俗化以后的一种习俗。从仪式上讲,将对先祖的祭礼与礼佛的仪式看齐,提高了虔诚与恭敬度。从生活实际角度出发,从祭品用斋荤的时间间隔,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聪明而会过日子的潮汕人,生活是有多么会安排——除夕才享用了一年之中最为丰富的年夜饭,那么初一上午,转吃清淡的素菜,荤素搭配,既避免了浪费,又保证了身体和口味的舒适。

不过不要以为准备斋菜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实初一用来人神共享的斋菜,也是以前我们小孩子嘴馋不已的美食。一般来讲,除夕夜吃完年饭,家里主妇便会准备明天的斋菜,主要是一些油炸的干货。食材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有萝卜丝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有些地方也会在除夕夜里做胶罗糍,初一早上,还会将腐竹、紫菜、豆干在油锅里过油,这顿人神共享的素菜早餐,吃的是另有一番滋味,每年都是在爆竹声中醒来的小孩儿们不可错过的美味。

拜完祖先,循例当然是拜年,这是人类社会的必备社交活动,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先拜祖先,然后按长幼次序,后辈向长辈请安拜年,然后长辈给小孩们压岁钱。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因此有句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这个时候,城中村里也开始热闹,随着社交圈子的扩大,从亲戚到朋友,以致商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也就随着人流的流动而渐次开展。

年初二这一天是女婿女儿到外家拜年的日子,这个习俗基本是全国共俗,而在闽南语区域则称之为“食日昼”——意思是只在娘家吃中午饭,因为晚饭嘛还是要回婆家准备的。“昼”指的是中午,这是古汉语用法,今天不但潮语闽南语在用,其实吴语粤语也在用,但是潮语保留了更古老的读音。在潮语的白读中,这个字读作“豆”,《越言释》云:越人以午为昼。在如今已迈入信息社会的新世纪潮人生活中,浩荡的古风依然无所不在。

潮汕人拜年的习俗,近二十年来变化得太多,在今年除夕和初一,我们足不出户,就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