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孩子数学思维差父母别着急,试试启蒙三步法 [复制链接]

1#

相信很多家长们都非常担心孩子偏科的问题,尤其是数学,难倒了一大波好汉们。

数学能力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拉开的呢?或许6岁前就已经拉开,不过最锻炼孩子思考能力、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科就是数学。

很多别人家的孩子,表现得过分优秀,让我们这些孩子资质平平的家长们十分羡慕。

比如说*圣依的儿子安迪,逻辑思维就特别强,参加幼升小的面试毫不费力;李湘的娃,会用数轴辅助加减法运算,用英语解数学题;海清的儿子,小学就会算千位数的加减法…这些都让我们惊叹所谓的最强大脑。

所以说数学的启蒙特别重要,尤其要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一般我们看特别聪明的孩子,他们的数学也坏不到哪里去。而孩子的数学基础好不好,完全看父母的教育。

克莱因曾说过,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可见锻炼数学思维的重要程度,它关乎到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归纳演绎等等这些能力。

01数学思维差的孩子一般有四个特征:

粗心大意,马马虎虎,这一点关联逻辑思维。分不清方向,说明他空间想象能力有待提升。做事没有条理是分类思维欠缺的表现。没有时间观念说明孩子排序思维混乱等等。

当孩子们出现了这些问题我们作为家长,该怎么去引导孩子,进而培养孩子相应的能力?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

02正确引导,激发孩子的数学能力

1)学会因地制宜的启蒙孩子的数学和运算

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报培训班,培训班做的工作也就是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单一的题海战术早就淘汰了,数学真正好的孩子,在解题过程中运用的大部分都是数学思维,而不是死记硬背的公式和标准答案。

早在年就有这样的一个研究结论:学生若从幼年起就开始死记硬背数式得数,他们会渐渐不愿去思考数字和数字间的关系,由此偏离了数学学习的方向——失去了灵活运用数字的能力。

所以说,幼年应该更重视数学思维的培养,越往后拖,学数学就越困难,甚至造成一生的数学学习困难。

5-6岁是启蒙孩子的数学和运算的最佳时间点,但是等到五六岁再开始此方面的引导培养,其实已经晚了。

家长对其越早进行启蒙就会越早得到收益,表现出的效果也会越好。到了7岁以后,脑部发育已经趋于成熟,可再造性已经不高,这个时候再进行思维的训练就会很困难,下面给家长们一个数字引导方面的参考。

0-2岁时,可以对孩子进行一个反复听数的动作,比如数台阶,主要是跟数字混个脸熟。2-4岁时,可以带他体会生活中的数学,比如问问他今天一共买了几个玩具、看看购物小票上今天花了多少的金额等等。5-6岁的*金时期,也就是上小学之前,可以让孩子按电梯楼层,翻书本到指定页码等等,这个时期孩子对数字的印象已经很深了。

2)培养孩子的数感

很多家长都会觉得教孩子算数很费劲,明明很简单的事情,自己的娃就是不会。比如1比2小,1+1=2,这不是不用思考的么?

可对孩子来说,这确实是一个难题,他不知道为什么2就是正确答案,就算他说出来了,那也是冒出来的,并不等同于他就会。

家长们觉得很轻松的问题,但在孩子这里其实需要非常多的步骤,对于一个没有接受过数学教育的人来说,缺少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直接让他回答简直太难了。

这就是犯了没有培养数感的错误,上文说的让孩子数台阶,其实就是一个数感的锻炼,家长们应该让孩子用肉眼对数有直观的认识。

比如说两只手拿着不同数量的花生米,让孩子判断哪个更多,并让其指出,这就是数感。

其次可以让娃唱数,从1开始数数,数到,还可以跟孩子做数字游戏,家长让孩子拿出三个桃子,孩子若拿出来,就给相应的鼓励,这就是给到孩子的一个数感的培养。

比干巴巴的告诉他,一加一就是等于二来的好得多。家长们一定抓住6岁前的*金关键期,这个时候数感没启蒙好,就算报了再多的奥数算术班,也只会让孩子们一头雾水,并且对数学产生恐惧。

3)培养孩子的几何空间感

相信各位家长们依稀记得被正方体、棱锥等支配的恐惧,这些几何也是数学着重考量的部分。

孩子们需要锻炼几何空间感,了解物体的轮廓、方向、变换的形状等,家长们可以拿着不同形状的物品,带孩子从各个方向不断的观察它,正方体、长方体、三棱锥、四棱锥、圆柱体等,让孩子们了解图形轮廓。

同时,七巧板等图形玩具也是一个不错的道具,如果孩子对拼接感兴趣,家长们不妨多花点时间陪他们拼积木、搭房子等等,和他一起分享这种沉浸在几何图形里的喜悦。

另外,一些图书、绘本也可以利用起来了,迷宫游戏、沙滩游戏等等,还可以考验家长和孩子们的协作能力,又能让孩子体验寓教于乐。

03写到最后

米斯拉说:数学是人类思考中最高的成就。数学对思维的作用之大可见一斑,数学好的孩子,总是发着光芒。

即使孩子们刚开始能力比较弱,家长们也不要着急。静下心来,慢慢引导孩子的思维,坚持使用数学思维的三个步骤,让孩子动起脑袋,同孩子一起成长。

我是

蔷薇妈妈,两个宝贝的妈妈,善于记录和反思生活中的育儿经历,分享实用的干货助力你科学育儿,另外配图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我删除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