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我*最具特色的单兵武器,56冲上的枪刺绝对算一个。它采用特殊的三棱造型,因此也有人叫他三棱枪刺。它问世后得到了广泛的好评,是一款让敌人见了胆寒的利器。在许多影视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但它的出现可以说是一波三折,我*差点就错失了这个“神器”。
早期的56冲没有刺刀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开始仿制苏制AK-47步枪,这是著名的56冲。年,首批56冲发放到部队,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原来这步枪上没有刺刀。当时部队有“敢于刺刀见红”的传统,对于早已将拼刺刀当成必修课的我*,这个变化实在让人难以适应。
原来在我国仿制AK-47的时候,要不要连刺刀也一起仿制还引起过一番争论。*工产品定型委员会认为,刺刀是枪械的标配,56冲应该配有刺刀。苏*顾问也认为,56冲应该有刺刀,并同时建议撤销56式半自动步枪,全部换成带刺刀的56冲。
敢于刺刀见红是我*必修课
对于老大哥的建议,高层十分重视,专门组织了多次讨论。大家认为但如果真按这个做了,那部队的基本战术运用和装备体制都要做相应的更改,这改动就太大了。最后总参认为,现代战争使用刺刀的机会不多了,再加上56式不长,即使装上刺刀拼刺效果也不理想,反而会增加重量。其空枪已重达8.6斤,再加上刺刀,怕是要达到10斤。
就这样,第一批56冲没有安装刺刀。战士们接到新枪后,也表达了对于没有刺刀的不理解。意见很快被汇总上来,总后在综合了基层部队意见之后,还是决定给56冲配备刺刀。
关于刺刀的样式,并没有采用和AK-47一样的匕首形刺刀。刘伯承元帅在参观“枪炮定型陈列”时说,“刺刀还是三棱形的最好,既不容易弯,刺得还深。”
年,总参决定为56冲安装折叠式的三棱*刺,一代“神器”就此诞生。当年我*就生产了15万支带枪刺的56冲。这其中有一部分被援助给北越。后来在北越的热带丛林里,带有三棱枪刺的56冲在近距离拼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害怕它甚至超过了害怕56冲,毕竟关于它还有许多神秘的传说。
第一种传说是三棱刺有*,刺中后伤口无法愈合,最后伤口溃烂引发全身组织坏死。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误解,三棱刺并没有*,只在制作过程中加了一定量的砷元素。但枪刺表面有磷涂层包裹,在使用中磷涂层磨损后,露出含砷钢体,会造成皮肤难以愈合。这也就是后来江湖上都传言“我*枪刺都淬过*”的原因了。
此外,它特殊的结构也让伤口难以处理。三棱刺的剖面为T形,它刺出的伤口基本为方形,伤口各侧无法互相挤压从而达到自动止血和愈合的效果。这种伤口在野战条件下基本无法包扎止合,致死率相当高。
影视作品中的三棱刺
同时它的特殊结构也使空气很容易被引入人体,并在体内形成空气栓阻塞血管,这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也有表现。种种因素结合之下,56式三棱刺就披了上一层神秘的外衣。
随着时代的发展,三棱刺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了。首先它功能单一,除了刺杀没有其他作用。现代战争中,刀具已不仅仅是用来刺杀和格斗,在野外它们还要被用来作为砍、削、劈的工具使用。三棱刺在这方面无法胜任。
当时AK-47的匕首形刺刀就是一种多功能刺刀的雏形。但它对钢材结构要求较高。我国的钢材当时不能胜任,用刘帅的说法就是容易弯,做成三棱的不容易弯。这也从某种程度上成就了三棱枪刺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