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飞扬草的植物学特点
1,名称和分类地位
飞扬草是正式中名,这个名称出自《海南植物志》;别名在《台湾植物志》中记载为乳籽草;在四川叫飞相草;别名还有大飞羊、飞扬、节节草、白乳草等等;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大戟科大戟属地锦草亚属植物。
2,分布和生长环境
飞扬草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海南、广西、广东、台湾、福建、湖南、江西;通常生长在路旁、草丛、灌丛、山坡,多见于沙质土。
3,外形特点
为一年生草本,植物体有乳汁,根纤细,通常不分叉;茎单一,中部以上分叉或不分叉,高度30-60公分,幼苗的茎细弱,随风摇摆,故名“飞扬草”;
在茎上有褐色粗硬毛;单叶对生,叶片披针状长圆形、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叶边中部以上有细锯齿,表面绿色,
背面灰绿色,有时有紫色斑,两面都有柔毛,叶柄长1-2毫米;
花序多数,生长在叶腋处成密集头状;总苞钟状,边缘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腺体4个,杯状,边缘有白色附属物;雄花数个,雌花一个;
蒴果三棱状,成熟后分裂成三个果瓣,种子圆形有四棱,6-12月开花结果。
二,飞扬草的主要用途
飞扬草的干燥全草药用,夏季和秋季采挖,洗净晒干可用;根据资料记载其味辛、酸,性凉,有小*,具有清热解*、利湿止痒、通乳功效。根据有关研究测定,它主要含有三萜、二萜、甾体、香豆素、木脂素、*酮、酚类等有效成分。药用时请遵医嘱。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供参考。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