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识途,得让老马走过一回,没有走过,老马照样找不着北。
不过,迷惑之中,一般不会想到小马,觉得老马才靠谱。
一个老字,好生了得,俨然精神权威,说理说出老理,天经地义,谁不听谁是浑蛋。
爷爷的爷爷起,开始告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第一天背起书包上学去,父母开始念叨,上学要听老师的。
牛顿这回不想听老师的,他觉得巴顿教授没有深思熟虑,像是为了不丢面子而回答问题。
他更倾向于波义耳的观点,在他的笔记中,可见端倪。
不过,牛顿并不急于掺和别人的讨论,只对实验感到放心,他用三棱镜做了大量光学实验后,在《颜色的起源》中写道:
“但是,至今为止,我的思想更清楚了:
第一,我发现不同的颜色与不同的折射的光线相对应,紫光或紫色与最大折射的光线相对应,红色对应最小折射的光线,绿色或毋宁说是绿边和绿蓝与中间色相对应,然而,蓝色落在紫红与绿色之间,*色在绿色和红色之间。
因此,光线是越来越折射的,产生这些颜色可依次排列成:红、*、绿、蓝、紫,与所有和它们次第相连的及中间颜色在一起。”
那时,牛顿还是学生,他没有注意自己学生的身份,走上前来,先不是给老师鞠躬,而是直接坐在桌前,要和老师打对手牌。
对于光,老师们先是用逻辑的外衣包装,尔后亮出观点;牛顿没按套路出牌,直接摆出实验结果,让老师们措手不及,无从反驳。
老师们无力反驳,牛顿也不讲客气,直截了当地说:
不同的颜色与不同光的折射率相对应。
年,牛顿首次公开提到“折射率”一词,首次阐明折射率与颜色的关系。
回过头看,波义耳等人在研究颜色问题时,也用过晶莹剔透的三棱镜,可是他们迷恋在理论中寻求解释,选对了起点,却选错了方向。
牛顿同样也是从三棱镜实验出发,找到光的颜色与折射率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