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广东省)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如图所示为某比赛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
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D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的说法正确;
B.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大,而声音的大小是用响度来表示的,故B的说法正确;
C.在声音的三个特性中,音色是人们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主要手段,所以选手能在嘈杂的声音中辨别出鼓声,靠的就是鼓声的音色与其它声音的音色不同从而做到的,故C的说法正确;
D.声音的传播速度跟其所处的介质种类及温度有关,而与其它因素无关,鼓手敲击鼓面越快只能使鼓声的音调得以提高,而无法改变鼓声的传播速度,故D的说法错误。
解答生活中的声音现象的题目时,应注意: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已产生的声音会继续向前传播。
2、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3、响度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和距发声体远近决定的。振幅越大,距发射体越近,响度越大。
4、音色是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物体,音色也不同。
例2.(·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市二滩水库是著名的风景区,湖光山色相映成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船在水面上的黑影是光的反射B.青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色散
C.水看起来比实际要浅是光的折射D.小鸟掠过水面,它在水中的虚像越来越大
CA.船在水面上的黑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青山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
C.看到水底好像变浅了,是水底反射的光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光线看出,好像水底变浅,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正确;
D.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故小鸟掠过水面,它在水中的虚像大小不变。故D错误。
例3.(·云南省)今年春季,四川凉山发生惨烈的森林火灾,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森林里随地丢弃瓶子,雨水进入透明的瓶子后,被阳光照射可能会引发火灾,图中与此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A在森林里随地丢弃瓶子,雨水进入透明的瓶子后,形成水凸透镜,水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太阳光会聚于一点,这点的温度很高,会把枯叶点燃,导致森林火灾。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图示反映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与题干的原理相同。
B.蜡烛发出的光线经过小孔射到光屏上,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与题干的原理不同。
C.物体在水中射出的光线到水面处发生折射进入眼睛,人感觉光线是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射出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与题干的原理不同。
D.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与题干的原理不同。
解决生活中的光现象的题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线的直线传播;“倒影”和“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
4、视力矫正的口诀是“近凹远凸”。
例4.(·江苏省常州市)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
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DAD.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液态氮迅速汽化,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小水滴。故A错误,D正确。
B.液氮发生的是汽化,不是凝固,故B错误;
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故C错误。
例5.(·福建省)下列实例中,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量的是
A.搓手会发热B.用冷水冷却热鸡蛋C.晒太阳取暖D.给热咖啡加冰降温
AA.双手因摩擦而发热属于做功改变内能,符合题意;
B.煮熟的鸡蛋,放冷水里,与冷水发生热传递,不符合题意;
C.晒太阳时,通过热传递改变人的内能,人因此会感觉热,不符合题意;
D.把冰块放进热咖啡里,喝时感觉很凉爽,是热咖啡和冰块之间发生了热传递,不符合题意。
解答生活中的热现象的题目时,应注意:
1、水蒸气是无色的,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而我们平常看到的“白汽”,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2、“湿衣服变干”是汽化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
3、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还可能不变;
4、物体的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
5、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6、热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不能说“含有”。
例6.(·湖北省武汉市)如下图所示,网球拍击中飞过来的网球,网球发生了明显的形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球拍击中网球,球拍和网球都发生了弹性形变
B.球拍能将网球弹开,说明球拍对网球的弹力大于网球对球拍的弹力
C.网球离开球拍后能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是由于网球具有惯性
D.网球和球拍接触的过程中,弹性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
B球拍击中网球,球拍和网球的形状都发生改变,即都发生了弹性形变,故A正确;由于球拍与网球发生相互作用,所以,球拍对网球的弹力等于网球对球拍的弹力,故B错误,符合题意;
任何物体都有惯性,网球离开球拍后,只受重力作用,能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是由于网球具有惯性,故C正确;
网球和球拍接触的过程中,先是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后来网球飞出时,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整个过程体现了弹性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故D正确。
解答生活中力量的现象的题目时,应注意:
1、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2、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不能说“在惯性的作用下”;
3、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而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4、判断平衡力时,二力的大小应该相等,尤其要注意支持力包含几个物体的重力的情况。
例7.(·北京)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未断开电源的情况下更换灯泡 B.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36V
C.在触电事故现场,要立即切断电源 D.用潮湿的手拔动电器设备的开关
CA.在未断开电源开关的情况下更换灯泡,灯泡处仍带电,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错误;
B.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值为V,故错误;
C.在触电事故现场,要先与电压隔离,要立即切断电源,故正确;
D.生活中的水是导体,用潮湿的手拔动电器设备的开关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错误。
例8.(·海南省)电风扇的核心装置是电动机,下列哪个实验揭示了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B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A、图中研究的是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是电流的磁效应,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有电源,闭合开关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电动机应用此原理制成的,故B符合题意;
C、图中没有电源,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产生了感应电流,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是奥斯特实验,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是电流的磁效应,故D不符合题意。
解答生活中的电磁现象的题目时,应注意:
1、电路中有电流就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
2、家庭电路中开关应与用电器串联,且开关必须接火线;
3、奥斯特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4、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
5、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区别:发电机没有“电源”,电动机有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