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有直播和移栽两种栽培方式,各有优缺点。直播栽培便于机械化操作管理,省时、省力,劳动生产率高,适宜大面积水稻生产。(一)直播水稻的播种1、播前整地:平地是水稻高产的基本措施。据调查:土地高差小于5-7厘米,保苗可达92.6%;高差大于7-10厘米,保苗率仅为45.6%。因此,一定要通过粗平、套平和细平等步骤,做到格田内高差小于3-5厘米,即“高差不过寸,寸水不露泥”。2、品种选用:为了充分利用当地光热资源,要选用与当地条件相适应得早中晚熟品种,但由于市场需求,也要考虑米的品质、价格等因素,综合考查后选定。3、播种期:日平均气温稳定达到12℃作为开始播种的指标。
4、播种量:播种量计算:播种量(kg/亩)=(亩基本苗×种子千粒重)÷(种子发芽率×田间出苗率×万)条播器播量(粒/米)=计划每亩下种粒数÷(.7×行数/平方米)*高产稻田基本苗为:晚稻25万株/亩,中稻28-30万株/亩,早稻32-34万株/亩,田间出苗率为40-50%。5、稻种处理:(1)稻种的质量要求:稻种要达到“纯、净、高、饱”四字要求。纯:纯度一级不低于99.8%,二级99%,三级98%,尽可能不用三级种。净:净度原种不低于99%,一级和二级98%,三级97%。高:发芽率高,原种不低于99%,一级96%,二级95%,三级94%。饱:千粒重要求大粒大于32克,中粒28克,小粒24克。(2)种子处理①晒种:稻种在播前要晒2-3天,以促进种子内酶的活力,加强新陈代谢,增强吸水能力,提高发芽率。②选种:稻种可用风选、筛选、比重选等方法淘汰瘪粒,机械选最好。③稻种消*:将选过的稻种用种子重量的0.3%硫酸铜粉或50%的敌克松可湿性粉均匀拌种,结合附泥进行。也可用恶苗灵浸种。④种子附泥:将消*处理后的稻种,与过筛黏土一起加水搅拌,使稻壳上附着一层薄泥。附泥也可浸种、消*同时进行,可省去加水。若实行早播深覆土、旱出苗和旱播浅覆土,稻种可不附泥。6、播种方法:直播稻的播种方式有机引圆盘开沟浅播种、深播种、浅覆土播种、深覆土播种和手推播种器播种等方式,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播前都应施足基肥或带肥下种,特别是带磷肥下种,氮磷混合更好。*耕地土壤普遍缺氮少磷,有机质少。因此,必须重视基肥和种肥的使用。水稻苗期尤其需要磷肥,对磷肥敏感。一般要求以全生育期总磷量70%及总氮量的20%混合做基肥,播前施入土层5-8厘米为好。蓄水直播稻田因蓄水时间长,肥料损失大,可不用氮肥基施。
(二)直播稻的管理1、幼苗期管理:幼苗期指播种出苗到分蘖前的时期,此期管理的目的是达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为早分蘖、多分蘖打基础。(1)水层管理:旱播水出的稻田播种后要立即进水,多开口,细流慢灌,让水缓慢地进入格田,杜绝冲种、埋种和稻种漂移。盐碱重的稻田,灌深水5-7天,水深10-15厘米,以洗盐压碱。无盐碱或盐碱轻的地,灌3-5厘米浅水即可。盐碱重的稻田,将水降至3-5厘米,保持浅水层;盐碱轻或无盐碱稻田可短时间晒田,时间不可长,不可落干,花花水程度,以便通气和抑制病虫害;在立针期,盐碱重的稻田,在浅灌基础上适当晒田2-3天,保证花花水即可;盐碱轻的可落干2-3天,以使土壤通气,满足幼苗生长对气氛的需求,防止漂秧、乱秧、倒苗。若遇寒流不可落干,要以水护苗,防冻害。三叶期后不可落干。(2)幼苗期施肥:施足基肥可不追肥,若追肥则可在二叶一心前重施尿素7-9公斤。(3)匀苗补缺、补稀:在稻苗3-4叶时,可进行疏密补稀、补缺,保证栽培密度。2、分蘖期管理:水稻穗数由主穗和分蘖穗组成。分蘖期是定型期,加强分蘖期管理是确保单位面积收获穗的关键。因此,此期管理目标是促进分蘖早发、快发,确保收获穗。(1)早施、施足分蘖肥:早施分蘖肥才能促使分蘖早生快发。分蘖是成穗的基础,但不是所有的分蘖都能成穗,分蘖发生的越早,成穗率越高。在拔节或幼穗分化前20天出的分蘖可以成穗。前15天长出的分蘖仅有成穗的可能,这就要求必须在拔节或幼穗分化前15-20天使全田总茎数达到成穗要求,收获穗才能得以保证。水稻分蘖期以吸收氮素为主,叶片中含氮量最高,叶色深,出现生理上的“一黑”。若未施基肥氮肥,可追施9公斤尿素,在5叶前施入。(2)适当控制后期分蘖:主要指生育期长的晚稻。早稻和中熟稻分蘖期短,后期分蘖少。通过控制氮肥和晒田,控制过多无效分蘖。(3)灌好水:分蘖期主要实行浅水灌溉,但不同时期还要因苗因地制宜。随着秧苗生长和气温的升高,水层要逐渐加深,特别是盐碱重的地,不能过浅,不可落干;盐碱轻的稻田分蘖期保持3-5厘米的水层,到分蘖高峰期加深至7-8厘米。在整个水层管理过程中要以水调温、调肥,以水防虫、控病,以水灭草、助苗。
3、穗期管理(1)施肥:从幼穗分化到抽穗为长穗期,是水稻生长发育最快、要求水分和营养最多的时期,决定水稻每穗粒数的时期。此期管理的目的是促进穗分化,防止退化,争取穗大粒多。水稻从幼穗分化到抽穗要经历枝梗分化、颖花分化、减数分裂和花粉充实四个时期。水稻在枝梗分化、颖花分化和减数分裂期,由于新生细胞和生殖器官的形成,需要充足的氮素营养条件,要求及时施肥,把这三个时期的施肥称为“三期穗肥”,即促穗肥或早穗肥、促花肥或中穗肥、保花肥或晚穗肥。①穗期控制和晒田:晚稻属分离型,在穗分化前有一个单独的拔节期,即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过渡的时期。因此,通过控制氮肥、控水,促使其生育转换,使营养物质由茎叶生长转向穗部。②控制措施:一是控制氮肥。据生产经验,最后一次分蘖肥和穗肥间隔30天,可达到控氮的目的。其次是晒田,晒田时应掌握:生长正常的稻田,当总茎数达到计划穗数时,开始落干晒田,使田面变硬,田边出现小裂缝后灌水,自然渗干后再晒,反复进行,直到穗分化。对渗透不良和有机质较多的稻田,应提前晒田,前期施肥过多,生长过旺,有倒伏趋势的稻田,要早晒重晒。对于较瘦的沙性土稻田和分蘖不足、盐碱较重的一般不晒田,以促为主。③施穗肥的时间与数量经控氮后叶色退淡落*、生长正常的晚稻,分两次施入:第一次为幼穗分化始期,亩施尿素8-9公斤。第二次减数分裂期补施4-5公斤,主要为*、弱、小苗。未经控氮、长势旺的晚稻,只施一次穗肥,亩施6-7公斤。植株矮小、总茎数不足、长势差的晚稻可分三次施入:第一次是枝梗分化前,亩施6-7公斤;第二次在颖花分化前,亩施3-4公斤;第三次在减数分裂期,亩施2-3公斤,点片挑施。水稻的幼穗分化需要较多氮素,通过施肥,叶色变深,出现第二次“黑”。中稻和早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衔接和重叠,没有单独拔节期,施穗肥前不控氮,没有明显的“拔节*”。中稻穗肥在穗分化前,即10.5-11片叶时施用,第一次亩施尿素7公斤,隔12-13天施第二次,亩施3公斤;早稻只施一次,播后50天左右亩施7公斤左右。(2)灌水:穗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对水分反应最敏感。此期不能缺水,更不能断水。要保持水层5-8厘米,盐碱重的地可适当加深到8-9厘米。抽穗前3-5天,盐碱轻的可落干,轻晒3-5天;盐碱重的地可将水层降到2-3厘米或花花水。在抽穗前几天,出现第二次“*”。
4、结实期管理:结实期是水稻从抽穗到成熟的时期,管理目的是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结实率高低与粒重大小取决于灌浆物质的多少,与抽穗时的气温高低有关。要适期早播、保证安全齐穗,其主要目标是使籽粒饱满,粒重增加。水稻籽粒产量来自抽穗后最后3片叶的光合产物,延长最后3片叶的寿命能使其提供更多的灌浆物质。其方法为:一是抽穗期亩施3公斤左右尿素做粒肥,防止稻叶过早枯死。未施粒肥时,也可用尿素克加磷酸二氢钾克兑水喷雾,根外追肥。二是以氧养根。保叶先养根,通气养根,良好的通气条件可促进根的活力,延长根的寿命。方法一,建立良好的排水系统,增强稻田通透性;方法二,间歇灌溉,即抽穗扬花期田间保持浅水层,调节水温,以利开花授粉。乳熟期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灌一水后,让其自然渗干后,再灌二水;蜡熟期干干湿湿,以干为主,干湿交替,使其通气,以氧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增加粒重;结实期断水不宜过早,以免发生早衰、早枯,一般收割前7-10天断水。若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可适当提早停水,以便机器进地。病虫害防治及田间除草: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红锈斑。处理方案:稻洁药喷施两次;*腐酸钾和水稻专家喷施两次。虫害主要有:象甲虫、红线虫。处理方案:氯氟*死蜱草害主要有:稗子草、三棱草、芦草处理方案: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