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在哪 http://www.txbyjgh.com/m/中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针灸,在临床上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特别在镇痛、调节机体各系统功能及增强机体防御免疫三方面颇为突出。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阴和阳属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只有阴平阳秘,才不会生病。而针灸可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进而使人保持健康。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将“中医针灸”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随着医学的发展,针灸针无论是材料,还是产品构造、种类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针灸的前世今生。?
针灸针的特点
针灸针是中医针刺治疗的常用工具,属于Ⅱ类医疗器械,一般由针尖、针体和针柄组成,前端为针尖,锋利光滑,针体通体光滑坚韧,后端针柄设有螺纹,方便医生提插捻转。
针灸针分类及规格繁多,大多根据其用途命名,如自感应电磁针灸针、电热针灸针、纳米针灸针与远红外针灸针等。现代医学常用的针灸针有7种,分别为毫针、大针、长针、圆利针、三棱针、电针和梅花针。毫针应用较广,针上加电称为电针;针末梢有三个棱的三棱针以放血为主,主要应用于刺血疗法;梅花针也可以达到放血的目的,主要用于内科疾病。
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古代医生使用的针灸针多为银制,不仅能针到病除,有时还能验毒验尸,甚至杀人于无形。其实现代一般并不使用银针,而是不锈钢针,因为银针太软,成本也高,而不锈钢制作的针灸针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针体挺直滑利,能耐热防锈,不易被化学物品腐蚀,价格也较低,因此使用最为广泛。
针灸的名人典故
古代典籍上关于针灸的奇人轶事的记载也颇为丰富,据说药王孙思邈就曾有一针救两命的传奇故事。
据说,孙思邈有天从山上采完药回家的途中,碰到一队人抬着一副棺材边走边哭,棺材里还有鲜红的血液从缝里滴出来。孙思邈赶忙上前问其缘由,其中有个老太婆说棺材里的是自己刚去世的女儿,因难产折腾了两天两夜,孩子生不出来,母子双亡。孙思邈听后说就让他们把棺材打开,因为流出的是鲜血,他认为产妇可能还有救。老太婆听后忙命人开棺,孙思邈摸了摸产妇的脉搏,似乎还有微弱地跳动,于是选好穴位,用特殊的捻针手法给孕妇扎针。不一会儿,一个胖娃娃呱呱坠地,随后产妇也睁开了双眼。孙思邈把身边带的药拿出来,向附近人家要了点热水,给产妇灌了下去,过了一会儿,产妇完全苏醒过来。这件事情很快传播开来,孙思邈一针救两命,神医当之无愧。
针灸的发展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用“砭石”砭刺人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由于古代还没有铸铁技术,因此那时针灸针取料于石,也被称为针石。
名医扁鹊曾用针刺疗法急救一位病势垂危的太子而被载入史册。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更让针灸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从四川绵阳双包山西汉墓出土的一具黑漆小型木质人形,其体表正背面标有纵横方向的经脉路径,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人体经脉模型实物。
到了隋唐时期,针灸学发展成为专门学科,针灸著作倍增,内容丰富多彩。北宋时期,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颁行全国,并有铸有造型逼真、构造精巧的教学工具——铜人模型,对针灸学术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现代中医大师们进一步探索针灸针的制作材料与治疗手段,在传统的火、艾灸基础上,增加了电、磁等辅助疗法,并在纳米药针、纳米针灸传感针等颇具潜力的特色针灸疗法方面持续探索,在传承与创新中保持着针灸疗法的生命力。
无论是距今年代久远的石针,还是现代的不锈钢针,针灸学的不断改进和发展是其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苗嘉芮,刘博宇,樊旭.针灸领域应用纳米技术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2(05):-.
2.李晨琰.她的衣服口袋里,总有一盒针灸针[N].文汇报,-10-11().
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针灸[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