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仿真实验实物演示互动体验江苏高校有序 [复制链接]

1#
冬季治疗白癜风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30317/13381555.html

交汇点讯“超标量流水线设计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在《数字系统II》课程中,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彭成磊隔屏发起的“众答”,1分钟之内就收集到了所有学生的答题数据。

自3月17日起,我省多所高校通知全面开展线上教学,由于前两年线上教学的经历,高校迅速推出了“云上组合拳”,慕课、云课堂、线上答疑群……老师们“各显神通”创新云课堂的形式,想尽办法弥补线上教学的不足,力求保证教学正常开展,同质同效。

借助现有平台,线上也能做实验

在电脑上,同学们就能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分光计测三棱镜的折射率等大学普通物理实验。

17日,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俊义告诉记者,全校有多人修读的大学普通物理实验课,跟正常线下授课时保持相同的教学进度,这归功于疫情前学校就完成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设。

“在这个平台上,同学们可以借助鼠标开展各项实验操作,例如调节电阻电容的数值,改变仪器的旋转角度和光学反射镜的反射角等,任何一个步骤出错,都会和线下实验一样,不能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杨俊义说,当时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目的是方便学生预习、复习和巩固实验操作,这项用于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改革恰好为疫情下的在线课堂提供了基础,“实验中心的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实验课教学课件、授课视频等资源,方便同学自主预习,为线上课堂做好准备。”杨俊义告诉记者,接下来老师们还将布置一些居家实验,利用家中的简单素材动手操作。

“年刚遭遇疫情时措手不及,逼得老师们都自学了录屏、剪辑。现在我录制的课堂视频,已涵盖了课程的所有重要知识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姚小泉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总时长30多个小时的视频为疫情下的教学提供了基础保障。即便在平时,他所教授的《有机化学课程》也已经是一门线上线下的混合课程,学生需要在“学习通”上提前进行线上学习,在线下课堂上再跟着老师的思路释疑解惑、巩固知识。

校内授课全部转为线上后,姚小泉特意增加了不少互动环节,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不同的问题,在几个环节点上随机提问等,“线上课程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是,由于老师无法和学生进行眼神交流,大多数学生不如线下课程那么活跃。”姚小泉说,疫情下,老师们也在探索提高课程的效率和对学生的吸引力,“比如我们和超星教学平台在合作,在每一个章节上加入思维导图式的讲解,与录屏视频结合起来,预计在今年7月份可以完成更新。”

还原真实课堂,宿舍成了“讨论室”

这几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副教授江晓东的办公室随处可见小麦、稻穗、棉花等作物。“虽然不能在课堂上向大家介绍农作物,但在摄像头前展示也能让每位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对教学影响不大。”江晓东指着手边刚刚去田里采摘回来的教学样品说,《作物栽培学》这门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希望疫情消散后,尽快带学生们去田地间再上上课。

“线上教学对学生们和我都是一个考验,为了更好给大家展示书法魅力,我都是直接拉近镜头,让同学看我运笔,这样他们还能录下视频反复揣摩。”南信大艺术学院刘凯老师这段时间有意识地打造属于自己的线上课程,书法课便是他的主攻方向。为了使蕴含美学的书法更“吸睛”,刘凯会在做课程设计时设置专业问题,让同学们以宿舍为单位讨论问题,增加课堂互动的同时,也调动了宿舍的学习氛围。

00:41

建立课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