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正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在古时的冷兵作战中我们能见到各种形态各异的武器,有的因为不实用而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有一些则保留千年传承,甚至古今中外都在应用,像我们耳熟能详的武器大多是刀、剑、盾、长戟、长枪等等,其实还有一个演化了千年的作战“神器”被人们所忽略,那就是“骨朵”。说起“骨朵”这个名字可能大家并不熟悉,那我们大家应该熟悉其近亲名字“锤”,骨朵就是类似于锤的存在,但是它更加的稳定,轻便,便于操使,甚至是一个不会用武器的人都能用它来作战,而且打到人身体任何部位都能让他失去作战能力,从而进一步进行击杀,可能大家感觉这太危言耸听了,难道还带“溅射”伤害不成?首先听我简单分析要说“骨朵”这种武器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有一种武器叫做殳,说白了就是带尖的木头棒子!当时在铜铁器不发达的战争中,军队中大量的装备此种武器,以前还有句成语形容战争的惨烈,那就是“血流漂杵”,这个杵就是殳,操作简单,能刺能砸,而再后期人们生产技术成熟后,慢慢的给其安上了铁圈或者钉刺,这就形成了“骨朵”的雏形。随着其不断的进化慢慢的起了分支,力大之人用的便是铁或者铜做的“大锤”,马战演化出了长柄的狼牙棒,而步兵这些冲杀第一线的用的便是这“骨朵”。制式一般是长柄上安一个金属的头,柄用金属或者木头都可以,金属头一般为瓜型或者钉刺居多,还有些人给其加上了穿刺和割伤作用,加了“尖头”甚至“三棱”头,这样就不仅仅靠“锤击”致伤,尤其是三棱刺的加入,这种穿刺伤害是不可缝合的,在古代战争中及其恐怖。而且“骨朵”的操作也很简单,普通人不需要成年累月的操练就能掌握,砸、挂、雷、冲、披、曳招式虽然简单但是伤害极大,只要打到身上任何部位都能至伤致残,让人瞬间失去战斗力,尤其在古代,受了内伤,尤其是骨头的粉碎非常难医治,在后期也会造成死亡或者残废,比单纯的刺、砍、切这种皮肉伤难愈合程度高。而且适合方阵间配合作战,比如长枪方队直刺骑兵,锤兵直接照头部或者要害锤砸,尤其是对穿有铠甲的士兵,效果要比刀剑好。当然其弊病也是有的,最大的软肋就是动作范围太大,容易给用短剑之人造成空隙偷袭,所以用骨朵近战一般的招式都是由下向上斜撩起手,第一击不中则反手劈砍下来,后面的变化也可加入横拉,类似于写“米”字。“骨朵”在后期也进行了演变,比如在汉代就演变成了帝王出行护卫所带的武器,有史料记载,帝王出行,必有侍卫持无刃之兵与王列中,掌金革以御非常,后期也变成了皇家侍卫,取名“金吾卫”。而骨朵也变成了金吾卫必带的兵器之一。同样不仅在东方,就是遥远的西方“骨朵”也应用广泛,最标志的就是“十字军”的军备中有一种“圣锤”,其模型跟骨朵如出一辙,大多用于破甲用,还要遥远的北欧,维京时期的海盗都是一手执锤,一手拿剑与批有铠甲的英国士兵战斗,往往英军都不能敌。所以骨朵的出现正印证了一点,最简单的往往是最有效也是最实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