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感冒的调养方法大全 [复制链接]

1#

感冒俗称“伤风”,是由于受风受寒后,呼吸道局部抵抗力下降,而感染病毒或细菌所致。多在气温骤降、受寒、淋雨或身体疲劳、大病后体虚时容易发生。常见表现有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流泪、恶寒、发热、周身不适或伴有轻微咳嗽等。

发热

引起发热的病因很多,可大致区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而且以感染性发热为常见。感染性发热是由于感染了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而非感染性发热原因很多,可见于大手术后,内出血、大血肿、大面积烧伤、肿瘤、风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近年来,许多病人发热时,存在滥用抗菌素的现象。许多人用抗生素治疗感冒,或认为抗生素可以退烧。而事实上,虽然抗生素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不抗病毒,感冒大多是病毒感染,如果随便乱用抗生素,只会增加其副作用,并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另外,病人发生细菌感染时会伴有发热,经过使用抗生素使得炎症消退,体温自然恢复正常。但是,不是所有的发热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伤风感冒由病毒所致,也发热,用抗生素就未能奏效。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

中医认为感冒多由机体正气不足、邪气乘虚而入所致。大致分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类。这两种感冒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原则及用药差别很大。

(一)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

治法:辛温解表为主。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服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

患风寒感冒也可服用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姜30克、红糖30克,煎汤分三次服用。

(二)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治法:辛凉解表为主。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桑菊饮》。服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片、口服液)、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蓝根冲剂等。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伴微咳,可用桑菊感冒片。患风热感冒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可以喝萝卜汤或梨汤。

患风热感冒也可以服用验方:薄荷3克、芦根30克、板蓝根15克、生甘草6天,每日一剂;或竹叶10克、薄荷3克、杏仁9克、连翘9克,每日一剂。

感冒一般病程为5~10天,预后良好。但也不尽然,如年老体弱或先天不足者,往往容易患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需配以精心调养。儿童患者若失治或误治,则易变生他病。如并发扁桃腺炎、鼻窦炎、中耳炎、气管炎以至肾炎等。病虽小,宜重视。除了药物调养外,还有其他调养方法可以消除或减轻症状:

(一)起居调养

故感冒后要注意保暖、避风寒,同时应多休息、多饮开水;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室内应保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以免再染他病;忌用力擤鼻涕。

(二)饮食调养

感冒期内应食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蛋汤、豆浆、瘦肉汤、面片汤等清淡的菜、食均可,另要多喝白开水,勿用饮料代替。下面介绍几个食疗方。

1.风寒感冒

(1)生姜适量,切细末,冲开水一杯,并加红糖或白糖适量,趁热一次服下。

(2)大蒜、生姜各15克,切细末,冲开水一杯,并加红糖或白糖适量,趁热一次服下。

(3)生姜炒米粥:生姜30~50克,切细末,炒米(即大米入锅中略炒)50克,共煮成粥,加适量食盐及葱食用。

2.风热感冒

(1)生梨2~3个,洗净,连皮切碎,加冰糖蒸服。

(2)菊花(杭菊)30克,泡水服。或用市售菊花晶适量泡水饮用。

(3)白萝卜克,洗净切片,加水三怀,煎至两杯,加白糖少许,趁热服下一杯,半小时后再服一杯;或取萝卜洗净切片,加白糖适量,一夜后溶水,分次饮服。

(三)针灸

1.针刺法

针刺主穴合谷穴,单用提插法即可,至患者前额微汗出为止。偏风寒者配风池、列缺、外关等穴;偏风热者配风池、大椎、曲池等穴;头痛重者加印堂、太阳(放血);鼻塞重者加迎香。均毫针浅刺,用泻法。

2.拔罐法

(1)在大椎、肺俞、风门穴处用闪火法拔罐10~15分钟,或留罐5~10分钟。体虚者可于肾俞穴处再加拔罐。

(2)取太阳、大椎、百会、少商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于大椎穴上用酒精闪火法置罐。

3.艾灸疗法

用艾条温和灸大椎穴,每次20分钟。或用隔姜灸,每次三五壮,每天2~3次,应防皮肤灼伤。

(四)按摩推拿

按摩耳轮法、迎香穴、风池穴、太阳穴

(五)药浴

药浴是中医外治感冒患者的疗法,是一种不用患者吃药,不用患者打针的绿色疗法,具有药物透皮、经络传导、激发精气、内病外治等作用。通过药浴,可以使药物通过皮肤表层渗入到患者经络,直达病灶,药浴还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多种疾病,比如对于因受凉引起的感冒、咳嗽、发烧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功效。另外,还可以有效地制止患者因脾胃不和而引起的内热、积食、湿疹等,对治疗患者腰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等都有很好的作用。同时,药浴还能减轻药物对患者肾脏,肝脏的负担,避免药物对患者胃肠黏膜的刺激。

(六)其它调养法

1.药熨调养法

(1)用荆芥10克、防风10克、威灵仙10克、木瓜6克、桂枝6克、生姜3片、葱白10根,捣碎后分装两纱布袋中,水煎,用药汁熏洗,再用药袋热熨颈项,肩背等处,两袋交替使用。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适用于风寒型感冒。

(2)鲜生姜一块,切成薄片,煨热贴在前额及两侧太阳穴,盖上毛巾,用热水袋敷其上热熨,直至感到身暖、微汗止。

2.电吹风吹鼻法

用电吹风对准患者口、鼻吹热风,每天数次,每次吹5分钟,不多时,感冒症状即可消除或减轻。

3.蒸气熏面法

一杯自来水,用加热器加热,使蒸气大出时熏面,每次约3~5分钟,一天数次。注意远近适度,勿烫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