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青烈出尘迹,苦过甘满喉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治疗效果好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公益岭南乡村国学讲堂”是广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十项示范项目之一,由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郑国岱博士等人创建。项目包括夏令营、冬令营两个规模大、课程多的“点”,和国学英才班、家长读书会、民俗工作坊三条规模小、课程精的“线”,从而构建了一个常态化开展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志愿者行动模式。

年12月12日,以“忠言之果——橄榄”为主题的秋季民俗工作坊活动顺利在广州民俗博物馆举行。

“大家看,一身青衣两头尖,尝尝滋味苦后甜,你们能猜出这是哪一种水果吗?”一个简单的谜语,足以让孩子们在脑海里生成一个最初的形象。

“是枣!”

“青枣是一身青衣,不错,但枣是两头尖尖吗?”

“那就是还没成熟的香蕉,一身青衣,还两头尖尖……”

“那香蕉是先苦后甜吗?”

“我吃的都是**的甜甜的香蕉,没有吃过青的青蕉,这个就不知道是苦不苦了!”

今天这个嘉果,对小孩子们来说,可能真有些陌生了吧!知之为知之,不知道就不知道,这丝毫影响不了孩子们上课的热情,反而还激发了孩子们探索求知的欲望了!

“这个果子,叫橄榄。香蕉橘子这些水果,成熟了都会变色,而橄榄,就算成熟了,也是青色的,很神奇!”

橄榄在中国的历史悠久,在汉代时就已经开始种植。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中,便有橄榄的相关记载。晋代嵇含在《南方草木状》中说:“橄榄树身耸,枝皆髙数丈,其子深秋方熟,味雅苦涩。”众多记载可见,中国栽培橄榄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并且为人们熟知。

《临海异物志》讲到:“馀甘子,梭形,初入口舌涩酸,饮水乃甘。又如梅实核,两头锐。呼为馀甘、橄榄,同一物异名耳。”橄榄种类多,营养丰富,果肉富含蛋白质、以及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10倍,梨、桃的5倍;不只如此,橄榄的含钙量也很高,而且容易被人体吸收,特别适合女性、儿童食用。冬春季节,每日嚼食两三枚鲜橄榄,可以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民间特以“冬春橄榄赛人参”美誉赞美橄榄!

“用于生吃的橄榄,通常都选形相好看,味香无涩,松软多汁的。”

岭南地区种植的良种橄榄,潮州的归湖、揭阳的凤湖和潮阳的金灶等地颇负盛名,特别是金灶的三棱橄榄,色*果尖有棱,肉脆香浓无渣,堪称橄榄中的极品。

“那那些不好看的橄榄怎么办呢?”才学了《弟子规》不能以貌取人,转眼就看到老师在“以貌取榄”,孩子们一脸担心。

“人所重,非貌高。不好看的橄榄,也不会被浪费;橄榄可不会因为不好看而被贬低了自身的价值!”

普通品种的橄榄,大多用于炖汤或加工。“橄榄炖螺头”和“橄榄炖猪肺”都是出名的潮菜,能生津止渴、去解喉*;而加工的橄榄制品则主要有乌橄榄菜、橄榄糁和橄榄凉果三大类。乌橄榄菜是用稚嫩橄榄和咸菜叶及食油熬制而成的黑色食品,是闻名遐迩的潮汕杂咸小菜,用来下白粥、炒饭或蒸肉,都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油香美味。橄榄糁多为家庭自制,将橄榄熟果捣破,用盐和南姜末腌制;腌后用瓶罐装好压实,贮放越久,颜色越深,香味越浓,可用于消食开胃或做菜配料。橄榄凉果即以橄榄为原料做成蜜饯,常见的品种有甘草橄榄、咸橄榄、化皮榄等。

“橄榄有核,而且橄榄的核,也不会浪费!”千百年来,我们的能工巧匠们便在这小小的橄榄核施展其出神入化的技艺,将这普普通通的橄榄核雕刻成一件又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橄榄核雕又称榄雕,是汉族雕刻艺术之一。秉承了岭南文化的风格特征,流畅的线条勾勒,精细入微的雕刻,橄榄核雕造型秀丽、雅致,缩万千景象于一核,小巧玲珑,大有乾坤。一件一件精美的榄雕作品呈现眼前,不止课堂上的孩子们,驻足听课的游人们也叹为观止。

榄雕

“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在中国文化里的橄榄,又被称为青果。此外,它还有其他的美名——忠果、谏果!”

橄榄因为初食时有涩口之感,但放在嘴里久了,就会感到有清甜的回味,苦尽甘来,就好像“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一样。北宋初年诗人王禹偁《橄榄》一诗说:“皮核苦且涩,历口复弃遗。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在这首诗中,诗人便以橄榄这一特性,来比喻敢于直谏的忠臣良将。

而在民间,橄榄常与茶酒相伴。因具有独特的解酒效果,橄榄倍受人们喜爱;而其由苦及甘、苦尽甘来的特点,与茶更是天作之合。在岭南潮汕地区,橄榄是新年不可或缺的吉祥礼果,常常出现在新年的果盘上。其实本应该是槟榔居喜果之位,随着社会发展及民俗的变迁,潮汕人用橄榄取代了槟榔,对橄榄也别称为槟榔,把吃橄榄说成“食槟榔”。每逢春节,潮汕人家里果盘上会盛放着红绿相间的大桔、橄榄,客人一到,主人会手捧果盘,口称“请槟榔大桔”,取其谐音,就是“宾临大吉”的喜庆之意,以此欢迎客人。橄榄虽小,却成了新年的符号,有了橄榄的点缀,年味就浓了!

“橄榄虽然初尝是苦涩的,但是在嘴里含得越久,越觉得甘甜,让人回味无穷!在受挫时,小小的橄榄也给人以极大的鼓励!”

孩子们动笔画画时,梁老师借着橄榄,给孩子们打气,“大诗人苏轼被贬谪至蛮荒的岭南,他还能够苦中作乐,一方面是吃到了我们岭南地区众多的美味嘉果,另一方面或许也受到了像橄榄这种先苦后甜品质的鼓励和感染吧!我们也一样,认识了橄榄,要收获到橄榄传达给我们的坚强乐观的信念!”

橄榄虽小,但是给人的信念是坚定的,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们带着这一样一份信念和力量成长,在人生路上,势必乘风破浪,不可阻挡!有一种橄榄树,不是用水浇灌,而是用糖水浇灌,结出来的橄榄果,与普通的橄榄并无两样,然而入口,甘甜如饴,更比普通的橄榄果多了一份温厚。我们民俗工作坊,便是悉心将孩子们这一棵棵橄榄树灌溉,将传统文化里精华的部分,以孩子们能够欣然接受并且吸收内化的方式,浇灌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带着这些美好,茁壮成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