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滇桐和三棱栎的引种回归工作在中国珍稀濒 [复制链接]

1#

8月31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任海研究员主编的《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和回归》(ConservationandReintroductionofRareandEndangeredPlantsinChina)一书由国际学术出版机构Springer出版。该书是首部系统总结全球和中国植物回归研究进展的著作,也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系列出版物之一。本书刊载了14个引种回归案例,包括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针对濒危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滇桐(Craigiayunnanensis)和三棱栎(Trigonobalanusdoichangensis)开展的两个工作。

三棱栎仅有一个种群分布于保护区内,其余种群长期受到伐木和经济林地扩张的干扰。在了解其种群结构、遗传多样性、繁殖和萌发特性后,研究人员在年开始了对该物种的系统保护工作。年,在与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和云南澜沧县林业局(当时)的合作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卫邦研究团队于澜沧县东回乡回归引种了株人工繁殖的三棱栎2年生苗木。该回归种群受到了当地一户家庭的持续管护和监测。其生长数据于-年每年和-年每两年收集一次。年,50%的植株开始开花结实,标志了回归引种的成功。至年,该回归种群植株存活率为46.56%,平均株高已达8.84米,其五个种群的种源也迁地保护于昆明植物园中,并于年开始开花。这项工作为系统性保护受威胁的木本植物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并以“ReintroductionofTrigonobalanusdoichangensis,aThreatenedPlantSpecieswithExtremelySmallPopulations”为题在书中刊载。

▲孙卫邦研究员在观察回归的三棱栎种群

滇桐大部分的种群已经被乡村农舍、农田和经济林地占据,这些种群的原始生境基本丧失,引种回归具有一定难度。年,在德宏州林草局和江东乡林业站的帮助下,孙卫邦团队的杨静博士等研究人员征集江东乡当地志愿者,由志愿者认领了株滇桐幼苗,并栽培到自家的承包地中。研究人员向志愿者传达了三个关键原则:1、志愿者自愿将苗木栽培到其承包地的闲置地块中;2、志愿者务必注意苗木的成长不应影响到志愿者的生活和经济作物的生产;3、志愿者栽培的苗木若受到破坏或死亡,不进行任何评价和追究。年至年回访中,追踪到的存活幼苗有74和50株,其中一些苗木是志愿者以行道树的目的栽培,但因为修整道路而流失。年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了这项工作,并激发了当地民众的持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