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万汇教研从幼儿园开始培养科学家的思维 [复制链接]

1#

“因为我们种下的种子,万汇的孩子们就可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芬中教育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城投万汇教育集团总校长李栋博士

一个人是怎么成为科学家的?“曼哈顿计划”项目小组成员之一、“纳米”概念的提出者、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德·费曼(RichardFeynman)追溯他一生成就的缘起,归功于“父亲从小启发我的科学思维”:从小认识世界的奇妙、把概念变成可触摸且拥有实际意义的东西、有好奇心、爱动手实验、喜欢深入思考探索。

在万汇,科学家思维培养“从娃娃抓起”,9月21日,李栋老师百忙之中从都江堰市万汇学校回到万汇幼儿学府,参加幼儿园老师的教研公开课并带来“教师内涵式发展”专题讲座培训,为渴望已久的幼儿园老师们再次带来芬兰教育的甘霖。

稳定的结构:搭一座纸桥

你相信吗?薄薄的几页A4纸,到了幼儿园小朋友手中,可以变成一座可以承重21节玩具火车车厢的桥梁。这样有意思的活动,来自于大班孩子们对“稳定的结构”展开的探究:“哪种结构能够承受更多的重量呢?”

(孩子们用纸搭载的桥梁结构,可以放下21节小火车。)

芬兰教育提倡“玩中学,做中学”,万汇孩子们也是这么开展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的。孩子们遵循科学探究六大步骤,提出问题、进行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制定实验计划、获取实验证据、检验实验结果、交流总结达成共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猜想.)

孩子们在实验中有许多新发现,打破了自己的原有认知:“我本来猜想的是三角形(直三棱柱),没想到是圆柱能放最多的书。”也有了一些新创造:“发现单个的桥墩容易倒塌后,尝试把桥墩都粘在一起提高稳定性。”也有一些新尝试:“圆柱、长方体、直三棱柱三种结合的桥墩稳定性怎么样呢?我也想试试看。”

(孩子们用不同结构搭建了桥梁。)

看似高深的几何图形、平衡和力量的探索学习在不知不觉间融入到孩子们的“桥梁搭建游戏”里。在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和学习;经历完整的科学实验步骤来发展科学思维,而不仅仅是玩了一个科学小游戏。瞧,小朋友们多了不起呀!他们的创造力与奇思妙想,总是让成人惊叹不已。

(实验结果证明“圆柱”最能承重。)

雨淋实验——哪种材料最防水?

最近秋雨淋淋漓漓的,怎样让身体在下雨天保持干燥,棉布、A4纸、擦手纸、塑料膜,哪种材料最防水?结合九月“水”主题探究,中班的孩子们开展了“雨淋实验”。

有的孩子一开始觉得“绿色的棉布最防水,因为它很厚。”“塑料膜最防水,因为它是透明的。”孩子们大胆猜想、实验、记录、验证、总结,最后得出“塑料纸最防水”“擦手纸最不防水”等结论。科学的本质就在此——探究,不断发现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寻找证据,解决问题,通过评价和交流来达成共识。最重要的是,这些科学探究都是来自孩子们生活的,更能激发孩子发现广袤世界的奇妙,感受万事万物的联系,产生研究科学的兴趣。

教研赋能,教师成长

这样的科学实验课每天发生在万汇每个年级、每个班上,与艺术、健康、语言等不同领域的课程融合,是芬兰教育被万汇老师们深刻理解后、精益求精地研讨后实施到课程中,孩子们合作式学习后呈现出来的成果。实地观摩老师们教学的真实课堂后,李栋老师赞赏道:“对于老师们教育教学呈现的效果,我是非常满意的,这样的教学不仅是在成都,乃至全国都是一流的。”

除了中教教研,幼儿园外教老师们也深度参与了公开课展示和教研讨论,就如何设计和准备课程、如何结合每月主题进行中英文课程融合等方面,李栋老师给予了许多专业方法与路径,引领着来自全球各国的老师们思考如何深挖英文教学水平和深度,不仅仅是教会一门语言,更多带给孩子国际文化、国际思维、国际视野的提升。

万汇究竟要培养怎样的人才?李栋老师特别强调,孩子们的未来具有复杂性、技术性、多元性、个性化、数据化、智能化等不可预测性,新时代要求我们成为创新型、研究型的教师,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孩子。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们教的东西是有限的,孩子们领悟的东西是无限的,老师们要做“教练”,而不是上场打球的人,我们要启发儿童思考、学习和创新,才能真正做到全球胜任。

万汇孩子、万汇老师们的幸福感在于,从孩子3岁入园开始,我们就在用全世界最顶级的人才培养方式——即中芬融合的万汇NEDUSCHOOL优质校本课程,芬兰顶级专家们倾囊相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贯制、螺旋上升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最强师资、最优环境、最好设施等资源。

万汇的孩子,未来可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