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
《针灸穴名解》:
关,为开阖之枢机。木穴有关牙齿开阖,故称之以“关”,以其在颧骨弓下,且与上关相对,故名为“下关”。以治牙齿、眼,耳、偏风诸症,取意于“关”也。
图片截取自
3Dbody
图片截取自
3Dbody
图来源于经络穴位查询小助手小程序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所属经络
足阳明胃经
《针灸大成》主治主聤耳有脓汁出,偏风,口目?,牙车脱臼,牙龈肿处,张口以三棱针出脓血,多含盐汤,即不畏风。
标准定位
《针灸大成》
客主人下,耳前动脉下廉,合口有空,开口则闭,侧卧闭口取之。足阳明、少阳之会。《中国针灸学》在耳部耳前方,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闭口取穴。《快速取穴彩色图解》
正坐或仰卧位。由耳屏向前1横指可触及一高骨,其下方有一凹陷,若张口则该凹陷闭合并突起,按之酸胀,此凹陷处即为此穴。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腧穴学》杨甲三等主编
下关
在客主人下,耳前动脉下空下廉,合口有空,张口即闭。(《甲乙》)
在颧弓下缘凹陷处,当下颌骨髁状突的前方,闭口取穴。
皮下有腮腺,深层为咬肌;有面横动、静脉,最深层为下颌动、静脉;布有下颌神经耳颞神经支,最深层为下颌神经,面神经颧支。
齿痛,面疼,耳聋,耳鸣,聤耳,牙关开合不利,口眼歪斜,眩晕。
《甲乙》耳聋鸣:下关及阳溪、关冲、液门、阳谷主之。
《千金方》下关、大迎、翳风、完骨,主牙齿龋痛。
直刺0.3?0.5寸;可灸。
《甲乙》足阳明、少阳之会。
《腧穴解剖学》邵金水等主编
下关
足阳明胃经。
在面部,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
直刺0.5~1寸。
耳鸣,耳聋,聤耳,齿痛,面痛,口,牙关开合不利。
1.皮肤:由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耳颞神经分布。
.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面神经颧支和面横动、静脉。面横动脉是颞浅动脉的分支,面横静脉为下颌后静脉的属支。
3.腮腺:位于耳郭前下方,为最大的唾液腺,由舌咽神经的副交感纤维支配。腮腺内纵行的血管神经有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颞浅动脉、颞浅静脉及耳颞神经,横行的有上颌动脉、上领静脉、面横动脉、面横静脉及面神经分支。
4.咬肌:咬肌位于下颌支外侧的皮下,起自颧弓下缘及内侧面,向后下止于下颌支外面的咬肌粗隆,由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咬肌神经支配。
5.颞肌与下颌骨髁突之间:颞肌位于进针部位的前面,下颌骨髁突位于进针部位的后面。颞肌位于颞窝部的皮下,起自颞窝骨面,肌束向下集中,通过颧弓的深面,移行于强大的腱,止于下颌骨冠突的尖端和内侧面,由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颞深神经支配。
6.上颌动、静脉上颌动脉为颈外动脉的终支之一,上颌静脉为下颌后静脉的属支。
7.翼外肌位于颞下窝内。该肌起自颞下窝、颞下嵴和翼突外侧板的外面,肌束向后外方集中,止于下颌颈,由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翼外肌神经支配。
该穴深面有上颌动、静脉,故不宜直刺过深。该穴翼外肌的深面有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和脑膜中动脉,若刺中脑膜中动脉,可引起严重出血,故此穴不宜直刺过深。
足阳明胃经巡行视频
视频录自于
3Dbody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针灸穴名解——高式国著》、《针灸大成》、《中国针灸学》、《腧穴学》杨甲三等主编、《快速取穴彩色图解》、《腧穴解剖学》邵金水等主编。图片来源于经络穴位查询小助手小程序、大家中医app,视频录自于
3Dbody。图片与视频下皆已注明。明德初心仅作为专业学术分享使用,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