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宜香兰芷千千婵娟
她是一朵清丽温婉的兰花,亦如淙淙流水,空谷幽兰,好似画中人仙袂飘飘踏入我们的生活。一部《后宫甄嬛传》让我们熟识了那位优雅自重从不与世争锋的端妃娘娘,她的聪慧与隐忍,坚强与忧郁成为皇宫中最另类的一抹风景。我们有幸邀请到端妃的扮演者李宜娟老师做客,同大家一起分享她神秘的珠宝箱里究竟藏有哪些宝贝呢?
《甄嬛传》端妃扮演者李宜娟女士
项链:嘉乐琥珀馥郁芳菲蜜蜡点翠项链
头饰:清代软翠发簪私人藏品
耳饰:清代点翠银镶耳环私人藏品
护指:清代翠烧蓝护指私人藏品
“望断章台未见还,且惜残红秋千栏。但得半宿锦衾暖,便抵十年绣枕寒。”这段原著中对端妃的描写在观众的心里深深的烙下了印记。对于这位沉静无言,远离世事的皇妃,与《甄嬛传》中其他妃子对皇宫生活的态度截然不同,也是正因如此端妃大智的修为与清淡的作风得到了观众的支持与赞许。深宫之中有这样一位贤淑温良,安顺得体的妃子,从未掺杂任何的纠乱纷飞中,按照自己的步调完成她一生与紫禁城的爱恨情仇。
初见李宜娟老师,一身墨色的桑蚕布衫,散花水雾朱红色衬裙,身披水墨色翠水薄烟纱,肌若凝脂气若幽兰。折纤腰以微步,呈皓腕于轻纱,逶迤红色拖地烟笼梅花百水裙,这般气质佳人浮现于眼前还未来得及思考便被李老师亲切的话音拉回现实的背景中。现实生活中的李宜娟也有着同端妃一样的温婉优雅气质。喜欢茶道、收藏等古典韵味的爱好,也使得李宜娟被称为最有古典美气质的女演员之一。
李宜娟老师收藏的清代点翠、烧蓝首饰
痴迷中华传统文化
与李老师的聊天是随性的,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因为《甄嬛传》而爱上了中国古典文化,一代文豪苏轼曾写下“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的诗句证实古人闻香、品香的普遍性,而在今下,香道已成为优雅人士品味生活,舒雅人生的高尚情趣。“文人墨客将焚香,挂画,插花,点茶视为人生四大雅乐,进而也发展成了用一种程式去体验其中奥妙的四大雅道,既香道,书道,花道,茶道。”李宜娟老师与我们分享了中国最本源的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痴迷渗透在她身形眉宇间。
古有“修得三世福,闻得奇楠香。”闻香品道,意趣深远。香道的意义远超越了沉香和檀香等名香本身,人们通过焚香的载体,祛除世俗的浊重之气,吸入高贵香气,既修养身心,培养高尚情操,也在庸碌的生活中制造出芳香世界。香道以呼吸香气为受纳之道,却以心灵为收获为主,在品香的过程中,生命种种美好呈现,来自自然的香料散发的香气,使人与自然亲密相接,无缝感受自然造化神奇,无上的敬畏之心涌现,在品香过程中,感悟生命,升华灵*。以幽香袭人之浪漫达成雅养身心的曼妙之旅。再讲茶道,茶道是通过一种品茶形式去修身养性,品位人生,感悟自然道法的严格仪式过程,因此最初只是修身克己,思想得到一定升华之后,在去通过品茶去品位人生世事,最后的最高境界才是达到“悟道”的地步。
李宜娟老师气质如兰
清代宫廷画家冷枚的《春闺倦读图》绘一身着长裙的仕女,发髻高挽,一手支颐,一手持书,侧身倚桌案而立。其神态文静闲适中略带倦意,大家闺秀清闲寂寞的生活,刻画得细致入微。李宜娟与我们讲解了此幅画中的真真玄机。“女子文静,优雅,温柔,还有些娴静秀美,素色衣裙衬出她妩媚的身段,衣领和袖口精致的镶边使雅致的服饰生动精美时尚,斜插在鬓角的素色花钿增添了几分妩媚的气韵。那古朴精美的家具以及花架上那瓶暗想浮动的牡丹花,把女子衬托得有了些小资情调,窗外春色正浓,她仿佛心事重重,有些落寞惆怅,刚刚读完一卷唐诗宋词,合上书卷,幽幽的闺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女子或许轻叹了一声,惊醒了脚下可爱的宠物狗,画面上那只*花小狗着实可爱,两只耳朵机智地竖起来,读书女子的静和宠物狗的动形成反差,更显出女子的娴静优雅,更感觉韵味十足。”听完李宜娟老师对这幅画的理解分析,仿佛将我们拉近了那位大家闺秀的生活,会看画的人总是收获的比较多。
李宜娟老师佩戴珠宝设计师赵帅设计的作品《馥郁芳菲》
赵帅设计作品《馥郁芳菲》
馥郁芳菲
设计作品以上世纪作品的点翠钗为原型进行改进设计,朝代堙没,而点翠首饰却带着鲜美的绿衣穿越过无数个日夜,以最初的美好和华贵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仿佛晨曦拨开黑暗的第一缕光,温暖却格外耀眼。古典的工艺复古的颜色搭配蜜蜡的温和圆润,似明月照亮夜空,加之鸟羽的自然纹理和幻彩光芒,使得整件作品富于变化,尊贵奢华又不失生动活泼。
钟爱绝迹首饰——点翠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李宜娟对于点翠首饰的钟爱是由内向外的情感抒发,在她看来金玉雍容,巧翠华贵,古往今来,中国人一直喜用“翠”字来形容女子的温婉、俊美与娇俏。“翠”字一词背后,不仅是“闻说君家有翠娥”中的美丽女子,亦是“耳垂云幔斜鬟翠”所暗含的“翠翅金雀”。
20世纪30年代前后,点翠首饰慢慢悄然绝迹。从宫廷到民间,“压鬓钗横翠凤头”之景难觅,点翠首饰的工艺与技术也随之成为“难解之谜”。能够拥有一件真正的点翠工艺首饰也便成了一件难以完成的愿望。
李宜娟老师收藏的点翠首饰及玉饰
“点翠工艺从汉代开始出现,是一项中国汉族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起着点缀美化金银首饰的作用。用点翠工艺制作出的首饰,光泽感好,色彩艳丽,而且永不褪色。点翠工艺的发展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其高超的技艺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和大多数有荧光,电化颜色的动物,如闪蝶的翅膀不同,翠鸟羽毛那强烈的色彩不是来自于羽毛本身,而是由光线折射出的虹彩色,就像一个三棱镜分解白光分解成其频谱的彩虹色。这些微观结构形成的羽毛被称为光子晶体。而烧蓝,本身的釉色不是与发色相得益彰,反有喧宾夺主之虞。虽然没有宝石的炫亮华丽,但是点翠制成的饰物,自有一种艳丽拙朴之美,体现了东方饰品注重细节,讲求工艺的精细、含蓄之美。”
李宜娟老师收藏的点翠首饰及玉饰
两千年来,中国一直在用翠鸟的蓝色羽毛作为镶嵌的精致艺术品和装饰,从发夹、头饰、和扇子到屏风。自古的帝王服装王后的凤冠,就采用翠鸟鸟羽作为装饰,经历漫长岁月仍是鲜艳闪亮。所以点翠工艺在我国流传久远,其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到乾隆时代已达顶峰。李宜娟收藏的点翠首饰以发簪、发钗和耳环为主。这些难得一见的首饰在她的佩戴演绎下获得了新生。那些带有时代特点和历史流传的古物在当今生活中依然光彩夺目。最为珍贵的是像李宜娟老师一样懂得欣赏愿意付出时间和财力来保养和善待这些文化遗产人,值得我们敬重。
李宜娟老师展示珠宝设计师龙梓嘉蝴蝶点翠作品
龙梓嘉清代点翠与和田白玉蝴蝶首饰
清代点翠与和田白玉蝴蝶首饰??
清代点翠与和田白玉蝴蝶首饰,采用老物料新作,将蝴蝶的优雅造型与佩戴者的气质结合,点缀珍珠与珊瑚,古朴典雅,优美的金属线条与点翠工艺完美呼应,再现了清代宫廷妃子奢华的珠宝配饰和工艺制作的精妙。
“回顾生碧色,动摇扬缥青。”一支小小的点翠金簪,或许就要用数只乃至数十只翠鸟的羽毛,那些繁复的首饰与摆件,用量更是难以计数。而皇家所用的点翠,更是只用翠鸟头部数根最闪亮的羽毛。因此,点翠或许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将生物之灵与器物之美结合起来的宝物,其价值之昂贵,难以用平常的金银来衡量。这项工艺在清末民初逐渐由烧蓝工艺取代。
听李宜娟讲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已经绝迹的点翠工艺,品一杯香茶,谈及茶若人生,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拿得起放得下。待这茶尽具净之后,自有人会记得你是如何的真香满溢。
撰文/编辑/高漫霖摄影/熊光明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