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三杂草:牛筋三棱稗子
文一土
编者按历史上,由于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因杂草发生的危害,成为农业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下面,我们就介绍三种农田常见的杂草:牛筋草、三棱草、稗子草。
一、植物简介
1、牛筋草
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牛筋草高约15-90厘米左右,一般匍匐生长,叶片油绿无毛,形状扁平或稍卷,花序为穗状,种子为矩圆形;牛筋草根茎多且长,硬度高、韧性强、拔不动、难薅断,就像牛筋一样坚韧,故名;牛筋草顶端长有数枚花穗,花穗上种子呈串状分布,繁殖能力非常强,沾土就活,很难被铲除;牛筋草主要生长于沟旁、路边、荒滩等地,花果期6-10月,是农田有害杂草,与粮食抢夺养分,但有一定药用价值。
2、三棱草
亦称香附子,学名莎草,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三棱草高20—60厘米左右,茎秆簇生,呈三棱形,叶片深绿、线形,差不多与秆等长;三棱草根茎较短,地下横生,一般在夏秋抽穗,常见于路边、沟边等;三棱草繁殖力强,尤其在水田生长快,与禾苗争夺空间与养分,防治也比较困难,其根可入药。
3、稗子草
亦称稗子、稗草、水稗子草,一年生草本植物。稗子草和稻子外形极为相似,一般长在稻田、沼泽、沟渠旁、低洼荒地等,形状似稻子但叶片毛涩,颜色较浅;稗子草秆直立,基部倾斜或膝曲,且光滑无毛、无叶舌和叶耳,茎秆呈节壮,成熟时每根草尖上都顶着籽粒穗,如谷子粒一般大小;稗子草花果期在7-10月,是农田里的恶性杂草,也是牲畜很好的饲养原料,其根及幼苗可药用。
二、历史记忆
在老百姓看来,农田里容不得杂草,就像人眼里容不得沙子一样。从刀耕火种到锄镰犁镐,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出一系列除草工具,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农村长大的孩子,能够使用锄、镰、犁、镐等劳动工具,也是最基本的技能之一。
小时候,从刚刚懂事时起,就跟着大人们下地干活,那时候每家每户都有自留地,社员们除了在生产队出工干活外,还要起早贪黑到自家自留地里忙活。如果你跟着大人们下地干活,他们首先要教你如何区分禾苗与野草野菜,然后教你如何使用锄、镰、犁、镐等劳动工具,因此,我们从小就对田间的各种植物非常熟悉。
过去农民都是靠种地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到头都要和土地打交道,记得最让人厌恶的,就是牛筋草、三棱草、稗子草等杂草了,因为它们的繁殖能力超强,一旦疯长起来,速度非常快,而且一长一大片,大人们每次见了这些草,恨不得立马斩草除根。
讨厌归讨厌,有些杂草却是我们小时候的“玩伴”,比如:
牛筋草,老百姓形容它可以拴住牛,其生命力非常强,铲不尽、砍不断,所以牛筋草的外号也叫做“千人踏”、“千人拔”。小时候我们农村孩子比谁的力气大,就是手拔牛筋草,其实即便是大人们,对它都束手无策,只能借助锄镐等工具,所以我们就是使出吃奶的劲儿,都难以将其连根拔掉,在比赛时往往会手上勒出一道血印,牛筋草从根部断开,不几天就又长了出来,成为饲养家畜的源泉。
三棱草,这种草长得有点特殊,样子也比较奇特,它只有一根细细长长的茎,茎的上有个三个面和三个棱,顶上有数枚花骨朵,花骨朵上有很多花穗,非常漂亮。三棱草除了被割下喂养家畜外,小时候经常用三棱草做游戏,具体方法记不太清了,好像是把中间一段茎,从两头撕开表皮,然后两个人同时拽,就形成了一个造型……
稗子草,其恶名在外,据说败家子中的“败”字,就是由稗子草演变而来,民间也有有“好种出好稻,坏种出稗草;稗草拔光,稻谷满仓”的说法。但在我们的童年,它是最好的家畜饲料,因为长得又壮又高,小朋友们特别喜欢,放学后到了地里,就像割麦子一样,俯下身子不一会儿就能割一大筐,羊吃了草壮膘,小鸡吃了爱下蛋。
对于以上这些杂草,虽然老百姓都深恶痛绝,但同样给我们的童年留下许多美好的记忆,遗憾的是现在随着各类除草剂的广泛使用,这些所谓恶性杂草的身影,也逐渐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中。
三、作者心语
在传统观念中,杂草有百害而无一益,千百年来人们千方百计铲除它,但它同样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资料显示:
牛筋草还有个别称,叫做“千金草”,由此可见其利用价值,具有清热解*、祛风利湿、散瘀止血的功效,能够应用于很多常见的病症;三棱草也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可以起到解*消炎的作用,有很好的利尿镇痛的功效,当出现感冒或者中暑的时候可以使用这种药物来进行治疗;稗子草的功能也很多,嫩芽可以当动物的饲料,长大后叶子则可以入药,茎可以造纸,种子成熟以后能用来酿酒。尤其是水稗草入药后可以消肿止痛、活血化瘀,还是一种能止血的中药材。这里,我们更需要正名的就是稗子草了。民间有说法水田里的稗子草叫水稗子,旱田里的稗子草叫旱稗子,而水稗子是水稻的祖先,旱稗子是小麦的祖先。袁隆平院士的团队正是因为奇迹般地发现一株奇异的野稗,才优选出全球闻名的杂交水稻。就如同每个人,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在哪个大城市生活,我们的祖辈都是农民一样,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应该感谢所有野生植物,你们觉得呢?
金板凳
文字
一土
排版
长青
图片
网络
审核
玉江
金板凳文化传媒
68
邮箱:jinband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