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新编世界上下五千年,天文学家,牛顿
TUhjnbcbe - 2023/8/28 20:49:00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的治疗方法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大家好,我是韩骞,今天给大家都带来新编世界上下五千年

站在巨人肩上的牛顿

在伽利略逝世的那年—年,当人们庆祝圣诞节的时候,距英国伦教大约公里的林肯州,乌尔斯绍普村的一个小自耕农家里,生下了一个怀孕不足月的寡弱的孩子。这个孩子的父亲是位农民,在孩子生下前3个月就去世了。他的母亲和祖母就以他父亲的名字—艾萨克·牛顿给新生的男孩儿起了名字。

牛顿2岁的时候,母亲改嫁,他因此被放在外婆家养育。牛顿上小学的时候很娇气,胆小爱哭,学习成绩也不好。但他的手工成绩却不错,同学们都称他为“小巧匠”。中学刚上一年,继父也去世了,家境每况愈下,年牛顿不得不辍学,回家当了农民。他在田里劳动时,经常是若有所思、呆呆地站着,或认真地在小本子上写写划划的;晚上躺在床上也总是翻来覆去地思考问题。牛顿的祖母和母亲看到这种情景,还认为牛顿是得了痴呆症。

皇家学校的校长和牛顿的伯父劝说他的母亲让牛顿复学。最后母亲终于送儿子回到学校。牛顿虽然中断了两年的学校生活,但他的成绩却还不错。校长认为牛顿还应该进大学深造。

年6月5日,牛顿进人了剑桥大学。享受免费生待遇。牛顿虽然学习基础不太好,但他不气馁,奋起直追,3年后居然名列全班第一。

在剑桥大学,学校设立了“鲁卡斯数学讲座”,一位名叫巴罗的学者担任教授。巴罗十分钟爱牛顿,他细心地教牛顿攻读欧几里德、开普勒和伽利略等人的著作,后来到牛顿26岁时,又推荐他当了鲁卡斯数学讲座的第二任教授。对牛顿来说,巴罗是他一生中唯一的恩师,最大的支持者。

年,n岁的牛顿大学毕业,留在了大学研究室。就在这时,鼠疫恶性艾延,剑桥大学也因此而停课两年。牛顿不得不回到了故乡。但这两年是不平凡的两年,是近代科学史上极光辉的两年。因为牛顿后来发表的三大发现,都是在这两年里萌生的。

牛顿的三大发现是:微积分法、白色光的组成、万有引力定律。

微积分,是微分和积分的合称。微分描述物体运动的局部性质,积分描述物质运动的整体性质。例如,在物质做直线运动时,由运动规律求某一瞬间的运动速度的方法,叫做微分法,简称微分;由某一瞬间的运动速度求物体运动的全部路程的方法,叫做积分法,简称积分。微积分的出现,是变量数学的开端,它标志着古老的数学进人了崭新的变量阶段。牛顿把他的微积分论文送给巴罗教授,请他指教。巴罗看后大回赞赏。但可惜的是,这篇论文在巴罗的抽屉里压了长达40年之久。它的公布是在40年之后牛顿的著作《光学》的附录中出现的。

在这期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宣布发现了微积分,因此后来发生了究竟谁先发明微积分的问题。经过调查,微积分是他们两人各自单独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创立的。

牛顿从学生时代起对望远镜就很感兴趣,他想改进望远镜的性能。牛顿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次,牛顿搞到一块三棱镜,把它放在一个很暗的房间里,并在房间的窗户上挖开一个小小的圆孔,光线可以从小孔中射进来。从小孔中射进来的阳光穿过棱镜后,落到隔板上,形成的不是一个圆形的圆光点,而是一条光带,这光带不是白色的,而是像天空的彩虹那样分七种颜色(这条多颜色的光带叫做光谱),赤色最近,紫色最远。牛顿又在隔板上钻个孔,只取一种颜色的光束,再通过棱镜照射到另外一块隔板上。

这时牛顿发现,光虽然发生了折射,但颜色却与前面相同,无法再分了。牛顿又在第一块棱镜的后面再放一块棱镜,中间不放置隔板。这样由第一棱镜分离出来的光经过第二块棱镜后又合成为原来的白光。根据这些实验,牛顿得出太阳的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合成的,各种光色无法再分;不同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其中赤色最小,紫色最大。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棱镜分光实验,牛顿自己也称这个试验是“最重要的实验”。

牛顿又是怎样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呢?

有关引力,在历史上始终是个谜。天体运行是引力的作用吗?那么引力又是什么呢?牛顿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有一次,牛顿坐在苹果树下苦思冥想时,忽然扑通一声,一个苹果落在了牛顿的脚下。苹果为什么垂直落地?为什么不向旁、不向上而总是向着地面落下呢?牛顿觉得这一定是地球吸引它的缘故。牛顿又进行了联想:一个人站在山崖上,把一块石头轻轻地放开,石头就会照直落到地上;如果他用力把石头抛向远处,石头就会向前跑一段再画一个圆弧落到地上;如果他用的力更大,石头就会落得更远;若力足够大的话,石头就会不再落到地面上.而围绕地球旋转起来;如果地球没有引力,这石头就会朝着它抛出的方向照直飞去。苹果、石头、月球不都是一样吗?月球围绕地球转,无疑是地球的吸引力像一条看不见的绳索在拉着月球。若果真如此,那地球以及其它一切行星也肯定都被太阳吸引着。那么

能否认为,这种引力是作用于任何两个物体、物质的普遍性呢?牛顿进行了精确的计算,证明了地球吸引苹果的力和地球使月球围绕自己转动的力,以及太阳使行星围绕自己转动的力,都是相同的。就这样,牛顿完成了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把人们过去一向认为截然无关的地球上物体的运动与宇宙中的天体运动,概括在了一个严密的理论之中。由于牛顿引力定律证明,不论天上地下,任何两物体之间都具有这种引力,所以人们把它叫做万有引力。

牛顿成功了,但他没有把这一重大发现发表出来:直到20年后在天文学家哈雷的帮助下,他才把这一发现写成整个科技史上“最伟大的杰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公开发表。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由4部分组成,阐述了4条力学定律。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即“静止的物体,只要不受外力作用,它永远是静止的;运动着的物体,永远按着它运动的方向,以均匀速度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着。”它实际上是伽利略惯性定律的推广和扩大。第二定律是落体定律,即“物体受力时产生的加速度的大小,和它所受的外力的大小成正比,和物体本身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这是伽利略落体定律的推广和扩大。第三定律是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即“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承受力的物体也以同样的力,反作用于对它施加力的前一个物体。”这则是开普勒“月球被地球牵引着;相反的,月球也吸引着地球的海水”这一思想的延伸。第四定律是万有引力定律,即引力与距离成反比定律。它实际上是开普勒引力思想的延伸。这些定律都被写人了任何国家的高中物理课本中。

牛顿在他44岁时完成了这部巨作,从此牛顿结束了他的创造性活动。他完全钻进了神学之中。

从此以后,牛顿的名声日益扩大。Tt1年,他就任英国造币局局长,从年开始一直担任皇家学会会长,直至去世,长达24年之久。年2月20日,80岁高龄的牛顿因膀脱结石逝世。一颗科学巨星陨落了。

在牛顿逝世的前几天,他躺在病床上,赠给朋友们如下的遗言:“如果我看见到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这赠言不仅表现了牛顿的伟大谦虚精神,而且道出了牛顿成功的一大奥秘:善于学习和继承前人的科研遗产,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编世界上下五千年,天文学家,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