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恶性肿瘤及转移从痰论治
TUhjnbcbe - 2023/10/31 17:12:00

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多是由于机体受到外源性致癌物质的诱导,导致机体细胞突变,在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或缺乏时,未能及时杀伤和清除恶变细胞,或不能阻止其恶性增殖及扩散的情况下而产生的。转移是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据统计,60%以上恶性肿瘤患者于初次诊断时已发现有转移。控制转移是决定癌症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古代医家虽然不能认识肿瘤转移的全部特性,但对转移的发生及传变早有认识。

癌症作为重症,符合中医“顽症多痰”“怪病多痰”的说法。元代朱丹溪说“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清代高锦庭说:“癌瘤也,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更明确地指出“痰”在癌症中的作用。痰核肿块本身就是一种坚积,关于治疗大法,《内经》指出:“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因此化痰软坚是癌症的治疗大法。但具体应用时,应注意:


  化痰软坚勿忘调气:中医认为,痰随气而升降,有“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所不至”之说,还有“气壅则痰聚,气顺则痰消。”北宋医家庞安常指出:“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软坚散结亦是如此,应注意调气。具体应用时可针对气滞或气逆,选用理气或降气之品,前者如陈皮、枳壳等,后者如苏子、旋覆花等。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在癌症的治疗中,不要囿于“*”而乱用清热解*,有些药理研究发现有抗癌作用的中草药是苦寒药,应用时应注意辨证应用。
  化痰软坚运用:化痰软坚必须注重脏腑功能的调整。李中梓曾说:“脾为生痰之源,治痰不理脾,非其治也。”同时痰与肾亦有密切关系,如肾虚不能制水,则水泛为痰,故明代医家张景岳说:“五脏之病,虽都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因此,治疗疾病,不但要化痰,而且还要治其生痰之本,即所谓“善治痰者,惟能使之不生,方是补天之手。”

理论依据有关恶性肿瘤与痰的论述《*帝内经》中并无癌的病名,但有“癥瘕”、“积聚”等病名。癌的病名首见于宋代的《卫济宝书》。朱丹溪《局方发挥》曰:“自气成积,自积成痰。”痰是津液的变异和转化,是疾病过程中产生的病理产物。如《仁斋直指方》言:“夫痰者,津液之异名。”因而,任何与津液相关的疾病和病因都有可能导致痰证的产生。《灵枢·刺节真邪》云:“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复返,津液久留,合而为肠瘤。”《丹溪心法》曰:“痰挟瘀血,遂成窠囊,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成病。”首次将痰瘀同病明确提出。高秉钧《疡科心得集》也指出:“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

痰与恶性肿瘤病因病机的关系历代医家均认识到,痰浊内阻是肿瘤形成的关键之一,中医认为,痰是体内津液输布失常,水湿凝聚而成,具有全身上下、皮里膜外,无处不到的特点。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若脏腑功能障碍,升降出入失常,气血失和,气滞血瘀,痰气交搏,痰瘀互结,络脉不畅,肿块内生,癌症即成。如肺癌多因肺气膹郁,宣降失常,气机不畅,气滞血瘀阻塞脉络,津液输布不利,壅而为痰,痰瘀胶结,从而形成肿块;食管癌因忧思伤脾,脾伤则气结,水湿失运,滋生痰浊,痰气相搏,阻于食道者亦为之不少;朱丹溪认为,乳腺癌多因妇人“忧怒抑郁,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气血亏损,筋失荣养,郁滞与痰结成隐核。”肿瘤的形成,除了正气虚弱、忧思恼怒、食伤瘀血为患外,痰浊是肿瘤形成的重要病因和致病因素,加之痰邪病势缠绵,顽固多变,故一旦为病,病势凶猛,难以速祛。

痰是恶性肿瘤转移的病因和重要条件

恶性肿瘤最本质的特点就是转移,《灵枢·百病始生篇》云:“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这是对疾病转移最早的认识。《丹溪心法》曰:“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属痰。”《杂病源流犀烛》谓:“痰之为物,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致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痰的流动性,使癌*可随痰播散周身,痰的留着、黏滞特性,又使癌*易于在某些脏器组织中形成转移灶:痰行于脑,成脑转移;流于骨,致骨转移;泛于肝,则致肝转移,浸于淋巴,则致淋巴结转移,所以中医有“顽痰怪证”、“痰饮变生诸证”之说。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脾气虚,痰湿内生,痰*互结,痰*流注脏腑之络脉(肺络、肝络、脾络、肾络、胃络、心包络、少阳之络),络脉损伤,气血离络留而为瘀而至转移。痰的许多其他特性,如病因的多因性、因果性,致病的遏阳性、凝滞性、流动性、阻塞性、严重性,症状的广泛性、特异性、重浊性,病程的缠绵性均与肿瘤转移发病机理、预后极为相似,说明在肿瘤转移中痰的因素极为重要。临床所见肺癌、胃癌、食管癌、乳腺癌患者多有舌体胖大、舌苔厚腻、恶心、胸脘痞闷、脉滑等痰湿中阻的病证特点。

另外,痰邪还可以与气滞、血瘀、*邪相结合,杂合为病,形成痰瘀互结、痰*互结、痰瘀*互结等导致肿瘤转移的病理形式,更加重了癌*的恶性生长,加剧了肿瘤的扩散和病情恶化。

治痰思想的机理

在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的治疗上,西医目前主要是采取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措施,虽然一定程度上有治标的效果,但远期疗效并不确切,放疗、化疗中虽有确切的杀死癌细胞的作用,但其*副作用较大,且病人对放疗、化疗的承受能力有限,很多患者生存质量反较治疗前下降。笔者在30余年对恶性肿瘤及转移患者的治疗中,以扶正为基础,以治痰理论为依据,以消痰化痰为基本治疗法则,取得了改善恶性肿瘤及转移患者的生存质量的效果,延长了他们的生存期,且有多名未能行手术及放疗、化疗的患者,坚持服用中药已成功痊愈或长期带瘤生活。在临床上,以治痰思想为指导,总结出了一定的经验。

临床治验

治痰,在扶正的基础上首要消痰散结消痰散结重用“三生”:“三生”指的是“生半夏”、“生南星”、“生牡蛎”。生半夏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效,生南星燥湿化痰功效也甚,两者生用治疗癌症早已载入教科书。生牡蛎软坚散结,化痰消积,《本草备要》载:“消瘰疬结核,老血疝瘕。”实验研究,生半夏中含有的半夏多糖能有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半夏酒精提取液对小鼠癌细胞能够起到抑制效果。天南星提取物能对人肝癌细胞起到诱导凋亡的作用;天南星对小鼠移植性肿瘤H22有较明显的抑瘤作用。牡蛎低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的效果。在临床上,用“三生”的量要达到15~30g左右方能对恶性肿瘤的“痰”邪起到化痰消结作用,用量太少,则力所不能及。

治痰,要善用虫类*药攻*通络散结尤以全虫、蜈蚣为代表,全虫又名全蝎,能消肿散结、熄风止痉、镇静止痛;蜈蚣能熄风止痉、祛风通络、解*散结。根据恶性肿瘤的病机,辨证使用全蝎、蜈蚣。因寒致瘀,与温阳祛寒药同用,寒得温则散;气滞血瘀,应理气活血,使活血化瘀药对血液循环系统产生作用;气虚血瘀,则配合补气益气药,有助于正气的恢复和瘀血的祛除,减少活血化瘀药伤正之弊;血瘀与痰凝互结,则宜配合祛痰散结药,以增强消散肿块的作用。恶性肿瘤及转移患者,病久入络,难以祛除,用通络走窜之全虫蜈蚣可起到通络散结之效。全虫与蜈蚣研末装胶囊服用,一则节省药源,二则便于胃肠道吸收,临床疗效更加明显,其用量用法为每次各1.5g,每日2~3次。


  化痰药有药性之不同,软坚也要根据产生聚结的原因而选药。湿痰常伴肢倦、脉缓或弦、滑,舌苔白滑或腻,也可见胸痞呕恶等,当选用燥湿化痰药,如半夏、天南星等;热痰常伴内热症状,如脉滑数,舌红苔*腻等,当选用清热化痰药,如瓜蒌、贝母、海浮石等;燥痰常伴口干咽燥、便干呛咳等,当选用温化寒痰药物,如白芥子、皂荚等。软坚散结常与化痰法并用,同时根据*、热、瘀、食结的不同采用解*散结、化瘀散结、消导散结等具体治法。总之,用药应斟酌,使其恰到好处。注意化痰与祛湿的应用。因聚湿可生痰,痰凝湿聚是肿瘤的重要病机,上述燥湿化痰药的应用要注意治“脾”,实际上也已涉及祛湿的问题。
  一些化痰药兼具理气或软坚散结的功效,临床应用时应注意选择应用。前者如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等,后者如海浮石、海蛤壳、昆布、海藻等。
  清热解*:清热解*法在癌症治疗中运用较广泛,但具体应用时应注意:


  目前筛选出有抗癌活性的解*药中,以清热解*药为多,清热解*药针对的是“热*”,病人一般会有发热,肿块红肿,灼热疼痛,口渴,尿*,便秘,脉数苔*等表现。在癌症的发病过程中,虽然可能会出现热*的情况,但很多情况下表现不出热*,因为寒凝、湿聚、痰阻皆可发*而为寒*、湿*、痰*等。所以,应用清热解*药,虽然未必一定要机械性地认为非出现上述热*症状方可用,但也不应妄用、滥用,因清热解*药大多为苦寒药,苦寒过用一者伤胃,再者损阳,更不利于寒*的消散。故温通散寒、祛湿化痰之类的药物亦应注意辨证选用。


  解*法在应用时,应注意与其他法的配合。外科名家王洪绪在《外科证治全生集》开篇即言:“痈疽二*由于心生,盖心主血而行气,气血凝而发*。”实为中的之言,对临床应用解*法颇有启发。解*除应特别注意疏通气血外,如果热*耗伤津液,应注意配伍养阴生津药,如玄参、生地、石斛等;如果热迫血妄行,应选用凉血止血药,如紫草、大青叶等;而在需要应用清热解*药的时候,亦应注意保护脾胃功能以及与凉血活血药,如丹皮、赤芍等配合应用,以增强疗效和防止可能出现的损害脾胃的情况。

治痰,要辨证运用扶正散结

“善为医者,必责其本”,在治痰同时要坚持扶正散结。特别是对放疗、化疗病人体质虚弱,耐受力差,免疫功能低下,白细胞、红细胞等各项生理指标均低于正常值的情况下,在消痰化痰散结的同时,一定要配合扶正药物,不可一味攻伐,否则,虽痰得以衰其大半,但因正气虚弱,“邪必凑之”,痼留之痰邪瘀*复至,则治疗更加棘手。这方面的药物可以选用*芪、*参、太子参、石韦、白术、女贞子、仙鹤草、当归、枸杞子等。


  应用解*法时,要以*攻*。前一个“*”字是指药性,指一些作用较为猛峻会产生一些*副作用的药物。由于癌症是顽症、难治症,因此用一些猛峻之药去攻逐,应该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方面。但应注意“适时”和“适度”用药,所谓“适时”就是抓住病人正气无大伤,尚任攻伐的时机,果断用药;所谓“适度”就是适可而止,不能造成正气大伤,以免玉石俱焚。

治痰,要佐以解*散结药

血瘀、痰阻都是形成肿瘤的病理产物,二者相结合,最宜形成痰*、瘀*,缠绵久病,彼此相互影响。且顽痰、死血结聚,日久不散,也化而为*,蓄而不化。故在消痰散结同时,要重用解*散结药物,代表药物有半边莲、半枝莲、石见穿、连翘、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等。

治痰,慎用活血化瘀药

虽然恶性肿瘤及转移过程中,多有血瘀存在和发生,但恶性肿瘤的生长、发育和转移均与血管关系密切,肿瘤积聚体形成后即进入无血管生长期,在此期肿瘤可以通过弥散作用获得充足的氧气和营养,如果此时没有血管长入,肿瘤将发生坏死和自溶,如果血管长入,则肿瘤体积快速增长。现代实验研究表明,川芎嗪、水蛭素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对纤维蛋白基质的黏附,因而被认为某些活血化瘀药物可能在某个环节上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但同时,活血化瘀药中也有一定的杀死癌细胞的作用。所以,在肿瘤患者治疗中,莪术、三棱、水蛭、虻虫等化瘀、破瘀力效峻猛的药物要慎重使用,要结合临床和药理密切观察。术后和化疗后的病人应以补气补血、扶正祛邪为主,慎用和禁用活血化瘀药;放疗的病人为增加放疗的敏感性,提高疗效,可以适当使用活血化瘀药。

治痰,要坚持长期治疗的原则

百病皆由痰邪作祟,恶性肿瘤的“恶痰”更是难以短时间内速祛,恶性肿瘤的瘤体清除的不彻底性与病灶随时都有复发的可能性,决定了恶性肿瘤的治疗必须坚持长期治疗。消痰散结为主的治法和处方要有方有守,要周期性地加强抗肿瘤作用,根据病情变化按时调整处方,才能有效对症治疗恶性肿瘤的“恶痰”。

治痰,要善用复法大方整体治疗复法大方属“七法”之一,《素问·至真要大论》在论述组方原则时提出“……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张仲景的鳖甲煎丸即是复法大方的代表之一。痰是形成肿瘤的重要病理产物,恶性肿瘤转移患者均有见于体表或体内的肿块,尤其是起病缓慢,皮色不变,无声无息之中而日渐增大者,更要责之于痰,其胶结黏腻之性是肿瘤难以消散的重要原因,药物量少,药味单一,则力所不能及,非复法大方才能针对顽痰有奇效,但复法大方,大方复制必须建立在辨证的基础上,主次分明,一药多用。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在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的治疗中,坚持以治痰为主的思想,辨证配伍使用扶正、软坚、通络、解*散结等药物,慎用活血化瘀药,坚持复法大方的长期治疗,能起到不同程度地抗肿瘤效应,使瘤体缩小甚至消失,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典型病例:张某,男,60岁。年6月17日初诊。患者咳嗽、胸痛、低热半年。症见:咳嗽,咳吐白黏痰,偶伴血丝,口干,胸部隐痛,体温在37.1℃~37.5℃之间波动。舌质暗,苔白厚腻,中有裂纹,脉滑数。X线胸部摄片示:肺门影增深,右中肺近肺门处有块影约3cm×4cm,右侧第6~8肋骨有明显骨破坏征;右上肺陈旧性肺结核,病理组织检查发现腺癌细胞,周围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诊为右肺中央型肺癌并肋骨转移。中医辨证属痰热郁结型,治宜化痰散结,清热滋阴。处方:生半夏30g,生南星30g,生牡蛎30g(先煎),露蜂房30g,土茯苓30g,夏枯草3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薏苡仁60g,泽泻30g,炒苍白术各15g,川贝15g,玄参18g,杏仁10g,*芩15g,*参30g,*芪30g,天麦冬各15g,生熟地各15g,北沙参15g,陈皮10g,甘草6g。同时配服全虫、蜈蚣,每次各1.5g,每日3次。服药后症状逐渐好转,已无咳嗽及血丝,胸部不痛,精神转佳,体重增加,面色红润。连续不间断服药4年余,近日摄片检查发现癌灶面积缩小,仅为1cm×2cm,肋骨骨质破坏好转。至今仍正常工作,体质、精神均可。

1
查看完整版本: 恶性肿瘤及转移从痰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