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你知道两千年前的箭头是一个什么样
TUhjnbcbe - 2024/3/28 16:32:00
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9927173330035222&wfr=spider&for=pc

弓箭作为冷兵器时代最具杀伤力的远程抛射兵器,在整个先秦时代,曾出现多次的更新换代。弓和箭杆都为竹木制作,在地下埋藏了数千年,早已朽烂。唯有箭镞也就是用玉石、骨蚌、金属作作的箭头不会朽坏,通过考古发掘,历代形形色色的箭镞让今人大饱眼福,古兵器专家在整理研究后,也能从中了解到古代抛射兵器发展的历程。

如果我们将先秦时期石箭镞、玛瑙箭镞、骨镞、铜镞、铁镞整理成一部图录、图鉴的话,那将是非常浩繁的。箭镞自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又历经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而战国以后的秦汉仍然持续蓬勃发展。

石质和玛瑙质箭镞恐怕是已知历史上最早的箭镞,在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屡见。玛瑙镞文化甚至向东北延伸到了北美的西海岸,在美国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克洛维斯文化中,就有玛瑙镞遗存。这类箭镞形制极为简单,大致呈三角形,有打制和磨制的痕迹。它的质量也很轻,与箭杆捆绑起来射出后,大概飞行距离并不远,穿透力也不大。几乎同时期的骨镞也是一样粗糙刃钝。那么如此轻薄刃钝的箭镞,几乎不足以杀死人畜,它的功用又是什么呢?

事实上,到了夏商时期,新出现的青铜质箭镞也都显得不那么锋利。《文子·道原》:“古者民童蒙,不知东西,……其兵钝而无刃”,就是说上古时人民淳朴,他们的兵器本来就没有锋利的刃,也就是说,兵器的目的不是为了杀伤,而是为了威慑。上古时贵族的田猎活动十分频繁,这些箭镞恐怕是为了射伤小型或温顺的野生动物,比如野兔、麋鹿;也能用于赶走凶猛的野生动物,比如老虎、狼。

夏商时期的骨镞、铜镞,在其下方开始出现细长形突起,叫做箭铤,用于安插到竹管制成的箭杆中,并用麻绳加以绑定。这样,箭镞与箭杆之间更加牢固。商代中晚期,铜镞的箭铤明显加长,这意味着箭镞可以安装在更长的箭杆中,使射程更远。箭铤的根部(也叫“本”)的两翼逐渐加长,变得尖锐,并向后延伸,形成倒刺,被称作后锋。它的作用是在箭射进猎物或敌人的肉体后,让箭镞卡在体内,不易被拔出,并且还能给对方造成二次伤害。同时,箭铤向前端延伸处形成了中脊,也叫“关”,它能更好地保持箭射出去后,在空中不易受空气和风的阻力而偏离“弹道”。

西周至春秋时,箭镞形制进一步改善,使其杀伤力更强。在“关”两侧开始出现血槽,这是一个致猎物和敌人死地的设计。在箭射入肉体后,箭镞的两翼会切割肉体,血槽也同样起到割裂血管,使体内大出血而快速致死的作用。同时,在戎狄族统治区,箭镞形制有所变化,箭铤被取消,代之以銎孔,用以安插木质箭杆。因为戎狄部落地区鲜有竹林资源,只有林木,所以他们的箭杆全为木质,而没有空心的竹管用于插在箭铤中。

战国时,箭镞形制进一步发展,由两翼式演进为三棱式,不但加大了箭射入肉体后的创伤面,更重要的是,三棱式的设计能让箭在飞行过程中更加平稳,也不会发生旋转,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空气阻力。

除了这类攻击性较强的箭镞外,战国时期还出现了一种没有前锋的平头镞。这种箭镞的出现,主要与当时刚刚兴起的一种贵族游戏——投壶有关。投壶是将箭一枝一枝往前方的铜壶里投掷,看谁投得准。有技巧高的,还能投掷一次,让箭反弹回来接住,再多次重复这种高难度动作。既然不用于射击,只用于投掷,而且带有娱乐性质,那么投壶用的箭镞就没有必要有尖锐的前锋和侧锋,所以平头镞就被设计成前端平头,边缘光滑的圆台形。其箭铤修长,说明箭杆必然很长,这也有利于游戏者投掷。

最后,再介绍一种非杀伤性箭镞——鸣镝。鸣镝又称“响箭”,其功能相当于后世的信号弹。下图的两枚鸣镝都是圆头,球形腔,腔体外有两突起,还均匀分布三个孔。在箭射出后,空气会从鸣镝上的小孔中窜入,发出鸣响,给前线军队发出音响信号,有利于指挥战斗。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知道两千年前的箭头是一个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