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十二先生每件作品都大有来头
TUhjnbcbe - 2024/4/28 17:26:00
怎样治愈白癜风 https://m.39.net/pf/a_6159813.html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新”,是审美的变化,是理念的革新,是艺术家的向往和追求,“新”,是未来的经典。文化长河绵延千年,多少璀璨明星闪烁其中,只余下传世经典供后人膜拜瞻仰,彼时之新亦成今日之旧。

求新而守旧,塑以“十二·先生”。

“十二·先生”限量紫砂藏品

十二·先生

“十二·先生”是紫砂新青年对经典的再现,更是对经典的致敬。12位青年紫砂艺术家用自己的方式去演绎心目中亘古不变的经典名器,以另一种方式在诉说着紫砂文化的传承。

01

大彬虚扁

『造型扁一分,成型难一分』,大彬虚扁壶为紫砂形制中极少见的极扁造型,也是明代时大彬对于紫砂技艺与几何的全新探索。器形线面曲度平滑,于纤巧中抒写潇洒,形虽扁但气宇轩昂,落落大方。大彬虚扁,众称“时壶之神品”。

02

传方

独特成型技艺奠定紫砂发展根基,时大彬“镶身筒”技艺沿用至今。以时大彬方壶为基础,再结合民国时期长四方壶特点而成《传方》。器型古朴稳重,壶身由上往下收拢,气势更足,壶嘴采用方三弯嘴,出水流畅。壶把为泥块切出成型,双层壶盖略带曲线,方中带柔。

时大彬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之子。时大彬制壶技艺全面,在泥料配制、成型技法、器型设计与铭刻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其作品风格多样,但传世极少,至清朝就已经被奉为稀世珍宝。

03

三足乳鼎

简洁腴润,端庄而又不失风韵,顾景舟佳作之《三足乳鼎》。整壶丰满、圆润、下宽上收;短曲流、耳形柄;乳鼎钮、三乳足;线条挺括、流畅。各部衔接不见痕迹、浑然一体。整壶充满了含蓄内敛的东方韵味,古雅清秀,是广受藏家喜爱之经典。

04

扁腹

“知理又知趣者,不论大小曲直,择其善者皆取之。”扁腹壶理趣兼备,无疑当属上乘。理,此壶身线且口大,出水索长。壶把端拿,甚是轻巧。趣,整体协调、结构对称,节奏感跃然壶上。原型为顾景舟作品《扁腹》,上乘中经典之作。

顾景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紫砂界公认的一代宗师,为紫砂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用毕生的精力对数百年的紫砂艺术发展史进行梳理,是当代紫砂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品让世人充分领略了紫砂之精神、气质、神韵,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峰。已故著名艺术大师亚明先生在世时曾经有评:“紫砂自明正德至今余年,高手不过十余人。顾兄景舟当为近代大师。顾壶可见华夏之哲学精神、文学气息、绘画神韵。”

05

佳意壶

让瓜果棱瓣筋囊形制耳目一新,清代陈鸣远“佳意壶”时处巅峰。其壶圆中蕴方,筋骨内涵,以三棱六瓣分割壶身,阴阳二线分割交互组成。其鲜活生动的棱线,大小有致的瓜瓣,将肥硕的杨桃对剖形象表现的宛如实物。

陈鸣远清康熙年间紫砂名家,开创了文人壶的先河。技艺精湛,雕镂兼长,是紫砂史上技艺最为全面而精熟的大师。他既继承了明代紫砂器物造型朴雅大方的风格,又发展了精巧高雅的仿生造型技艺,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

06

觚棱壶

“棱可模,觚不觚,取其精,意遗其粗”。从前人处汲取养分绝非当代人的独有,明代名家李仲芳的觚棱壶开启了新的混方时代。此壶以黄玉麟之觚棱为原型,壶身呈四方状,弧形四壁由下而上渐收敛。环形把、弯钮,均呈方形。底部四足使壶体稍空。虚实结合,稳而不沉。

黄玉麟清末制壶名家,他所制的壶选泥讲究,作品莹洁圆润,精巧而不失古意,灵妙天然。有说他“每制一壶,必精心构选,积日月而成,非其重价弗予,虽屡空而不改其度”。

07

德钟

壶中君子,以器喻人。清代邵大亨首创德钟,将人文品德寄于器物,深受后人推崇。德钟紫砂壶,器形端庄稳重,结构严谨。盖钮与器身形似,有清正直谏君子之风度。鋬流根部与肩线自然结合,各自延伸化转,呈疏朗大气之韵。

邵大亨清代道光、咸丰间宜兴制壶名手,是继陈鸣远之后的一代宗匠,是顾景舟一生推崇之人。顾景舟在《宜兴紫砂壶艺概要》中云:“经我数十年的揣摹,觉得他(邵大亨)的各式传器,堪称集砂艺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从他选泥的精练,造型上审美之奥邃,创作形式上的完美,技艺的高超,博得一时传颂,盛誉之高,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慨。”

08

逸公小品

明清时期朱泥壶的四大高手之一惠逸公,善制小壶,以工巧技艺闻名。此款《逸公小品》壶身珠圆玉润,出水爽利,断水利落。壶钮设计拿捏舒适,整体曲线自然接续变化,干净利索,有一种风流洒脱、一种飘逸和脱俗,一种清隐和孤傲的神韵。

惠逸公清朝著名紫砂艺人。他大小壶兼制,善制小壶,以工巧闻名,可与惠孟臣相提并论。

09

子冶石瓢

“不肥而坚,是以永年”,余以为是石瓢壶永远之精髓所在。清朝晚期瞿应绍(即瞿子冶)所创石瓢壶已成今日膜拜经典。壶身稳重潇洒,协调美观。壶盖边缘圆润,壶底饱满,承三足,灵巧自然。子冶石瓢稳如钟鼎,内合中庸,是紫砂壶形象造型之巅峰。

瞿子冶

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上海人。善鉴别金石文字、收藏古器物,工诗词、尺牍、书画、篆刻、鉴古,善兰竹,有“诗书画三绝”之称。最善画竹。“子冶石瓢”是他的代表作,为曼生之后文人壶代表。

10

桃之夭夭以寿桃作钮的紫砂器型古来有之,其中汪寅仙作品首屈一指。以大师作品为原型,注入作者之理解以制《桃之夭夭》。紫砂总体呈圆形,圆鼓腹,壶嘴自然胥出,壶把简洁有力,形态灵动自如,壶钮为寿桃状,含长寿之意。

11

紫竹“竹节之清,清贞莫比。”以竹为题的紫砂壶经典之作不胜枚举,从明朝到当代,大师们对此创作热情丝毫不减。杨凤年(清)、冯桂林(民)等更是以此成名。此壶多吸收汪寅仙作品,以竹叶、段竹枝点题,展示作品大雅若淡,清丽澄明的壶艺风格。

汪寅仙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先后师从吴云根、朱可心、裴石民、蒋蓉等名家,后又深得顾景舟大师的指导。汪寅仙是我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之一紫砂制作技艺传承代表人。她的作品造型严谨,追求内涵、典雅、意趣,技艺精湛,并善于将自然美的生态注入于壶艺之中。她的作品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作品先后在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苏联、捷克、德国、葡萄牙等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展览,深受好评。

12

松鼠葡萄

《松鼠葡萄》造型经典,顾景舟、裴石民、朱可心等多位大师都曾以此主题创作。此壶身正面似置松鼠葡萄于一幅立体画间。以浅浮雕葡萄藤枝,三五葡萄,松鼠形态有趣可爱。松鼠意为“子”,葡萄成串意为“多”,松鼠葡萄有吉祥富贵,子嗣昌隆之美意。

朱可心

-,“紫砂七老”之一,擅长塑器造型,尤以龙、云、松、竹、梅等题材创作的茶具为最,古中见新,别具一格,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流派。

紫砂,在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宛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自明始,至清盛,几百年的发展中留下不可计数的优秀作品,其中更有上百款经典器型延续至今,供后人参考学习。

彼时之新,今日经典,亦是紫砂新青年“新”之诠释。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十二先生每件作品都大有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