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诊疗记录?
患者
患者单女士,54岁,因心前区及双臂不适、阵发性心悸等症状于年1月7日求诊。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但血压控制良好,对先锋类药物过敏。中医诊断为胸痹,辨证为经络痹阻、气滞血瘀型。治疗方案:
专业解答
初诊:采用祛瘀通络、活血行气的治法,处方包括葛根、鸡血藤、羌活、天麻、独活、威灵仙、防风、川芎、红花、赤芍、当归、醋三棱、丹参、莪术、地龙、三七粉(冲服)、桂枝、薤白、瓜蒌、海风藤、络石藤、炙甘草。水煎服,每日一剂,共7剂。
二诊:(年1月18日):心前区及前臂疼痛明显好转,心悸发作次数减少。维持原方,续服7剂。
三诊:(年1月25日):症状进一步好转,病情稳定。前方去赤芍,加黄芪,续服7剂。
四诊:(年2月18日):症状稳定,前方去威灵仙,加石菖蒲。
治疗原则与方药分析:
活血化瘀:使用川芎、红花、三七粉等药材,针对血瘀症状进行治疗。
行气止痛:醋三棱、莪术等药材有助于行气活血,缓解因气滞引起的疼痛。
祛风通络:天麻、葛根、威灵仙等药材用于祛风通络,针对四肢麻木等症状。
清热化痰:瓜蒌、薤白用于清热化痰,缓解胸闷等症状。
补气健脾:黄芪用于补气健脾,增强机体正气,辅助活血化瘀。
随症加减:根据患者症状变化,对方药进行适时调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
患者经过一系列治疗后,心前区及前臂疼痛、心悸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病情稳定。
舌质暗红有所改善,舌苔由薄黄转为正常,脉象由沉细转为弦滑细,显示出中医治疗的有效性。
整个治疗过程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通过调整方药,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