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51透镜一节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TUhjnbcbe - 2024/11/5 9:36:00

在课堂教学中,透镜的分类、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等概念我们处理的很好,也能够让学生直观看到透镜对光的作用现象。对会聚和发散作用的认识上,往往难以突破,而这恰恰是课标的要求:“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为了达到课标要求,有心的老师借助苏科版教材上的插图解释,不小心陷入“科学性错误”的陷阱。

问题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首先,会聚作用不能理解为两条光线(一束光线)向前传播,最终交于一点才叫会聚作用。认识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要建立两条参考线:1是光线原来的传播方向,2是主光轴。当光线通过透镜后,其传播方向与原来的传播方向相比如果更加靠近主光轴,则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就是会聚的;其传播方向与原来的传播方向相比如果更加远离主光轴,则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就是发散的。以下图为例,在虚线框内填入合适的透镜:

从直观看,左图中光线经过透镜后相较于一点,似乎是会聚的,应该填土凸透镜;右图中光线经过透镜后是发散的,应该填入凹透镜。

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画出光线原来的传播方向,左图中光通过透镜后的传播方向与原来传播方向相比较,远离了主光轴,所以左图中应该填入凹透镜;右图中光通过透镜后的传播方向与原来传播方向相比较,靠近了主光轴,所以右图中应该填入凸透镜。

问题2:透镜为什么对光有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

苏科版教材对此有较好的解释,光线通过三棱镜两次折射后向底边偏折,参照下图即可。

课堂教学中仿次让学生进行拼图,有时不小心制成下图的情形,就会存在科学性错误:

等腰直角三角形棱镜,我们通常叫做全反射棱镜。因为随玻璃的成分不同,其全反射的临界角约在30°~42°之间。所以画成等腰直角三角形,右侧将没有光线射出。

一己之见,欢迎商榷。

1
查看完整版本: 51透镜一节要注意的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