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铜峰河在哪里
你知道吗?
雨后这里真是秀美,风光无限好!
伴随着挺拔俊秀的铜山峰,在其山脚下一条清澈的铜山河千回百转,风光无限。连日雨水,河面增宽,让两边一些树木看成起来好像是在水中生长。
凶猛的河水在陡峭或遇到巨石阻挡,瞬间形成飞瀑,并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甚是壮观。
在铜山沟内生长着无数的奇花异树,正是这些花草树木让铜山沟变得风景秀丽,充满无尽的乐趣。
枫杨的别名:元宝枫、元宝树、大叶柳、平杨柳、平柳、枫柳、榉柳、水麻柳、溪柳、溪沟树、燕子树、蜈蚣柳、鬼柳、鬼柳树、魁柳、麻柳、麻柳树。
隐藏在绿海深处的小村庄
龙潭沟里更妖娆......
你或许已领略了雨后铜山的美景,它干净、庄重、清新,给人以精致。而在雨后大龙潭沟(贾楼乡),则是俊秀、朴素、苍茫,给人以大气。下面一起跟着小编去看看吧!
赏贾楼白云山水路线:从贾楼街上途经曾沟、陡岸河西、董庄、康庄、北湾、龙潭沟、尽头庄一共九公里(20分钟即可到达)。整条河沟叫小龙潭、尽头庄(山沟沟里面)是大龙潭。
泌阳豁子山的确是个好去处!
在这里一支箭,寒光闪。
一座山,天下传。
一个你不知道的传奇.....
话说西汉末年
天下大乱
大司马王莽伺机篡权
高祖九世嫡孙刘秀奋而起兵
欲夺回汉室
怎奈势力单薄
被王莽一路追杀
一日,刘秀逃至泌阳县官庄境内一座无名山上
刚想坐下来休息
就见远处杀气腾腾
王莽追兵又至
刘秀赶忙向山里头逃去
王莽眼见刘秀要消失在群山中
急忙搭弓射箭
只见一道寒光飞过
又听一声巨响
刘秀刚刚坐过的山头被射出一个硕大的豁口
从此,这座无名山也就有了名字
后人把此山叫做豁口山(也叫豁牙子山、豁子山)
即今天的官庄镇寺东村缸窑组附近的
豁牙子山
从官庄街向北二三里
然后向东一路直行
过铁王村山口庄
迎面看到的就是豁牙子山
它东临三山水库
正北是石门水库
东北是独山水库
这座山就是豁子山全貌
山中间的豁子
据当地人讲
就是当年王莽撵刘秀时
一箭射出来的
豁子山上的石头很奇特
颜色五彩
红色占主体
奇形怪状
样式独特
山上花草五颜六色
彩石遍地
绿树环绕
水源丰富
山上生态原始
环境幽静
站在山上远眺
一片绿色的海洋
远处山势
连绵起伏
古老的象河关,曾经是多么的辉煌
金戈铁马、商贾来往
如今的象河乡,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交通便利、富民安乡
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里,深厚的历史文化让这个处于泌阳最北的乡镇充满了无尽的魅力,彰显了浓厚的文化底蕴。行走于象河的大山、乡村之间,随处可见的一些历史遗迹,让你感叹它的久远、辉煌与伟大······
上曹村委和尚庄北边的石刻古迹▲
(古老而奇特的山寨)大寨、二寨
从象河街向西到岗王村委的龙潭自然村(约5公里),再向西(过石盆剑瀑布、小罗沟,约3公里山路)就可以到二寨了(也可以从大罗沟向西直接爬上二寨)。
二寨位于一座高高的山顶之上,四周都是悬崖,它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是高山,面积约有1平方公里。二寨实际是建立在一个巨大的花岗岩岩石之上,山寨内从西向东的花岗岩地面上分布有大量古人类遗留下来的痕迹,包括:刻在岩石上的石臼、碾槽、柱础(柱洞)、旗杆窑、岩画、陶片等。
石臼在山寨内发现了3个,半山腰发现了2个,尺寸大多为30厘米深、直径33厘米。石臼应该是当时居住在那里的人类用来舂五谷的;
碾槽在山寨内发现了一个,长约厘米,宽约33厘米。碾槽应该是当时居住在那里的人类用来碾五谷的;
柱础在山寨内发现的最多,有3个一组,成三角形分布的;有4个一组,成方形分布的;有10多个一组,成不规则或近似圆形分布的;还有多个成直线或弧形排列的。柱础则是人们为了搭建凉棚、茅庵、军营、栅栏等建筑物,用来立柱子的。
旗杆窑发现的比较少,1个或两个一组,单独存在,比柱础的洞孔稍大、稍深一些。应该是立旗帜的。
岩画位于二寨东头斜坡的一块巨大的岩石之上(下边的一处岩石上也有岩画),岩石长约50米,宽约20米。岩画主要是由大小、深浅不一的凹穴组成,有的由沟槽连在一起,数量巨大。在岩画的西南角,岩石的一角处还刻有难以识认的古老文字。岩画的正上方也有2个(疑似)“旗杆窑”。岩画旁边还应该是“支石”。
在岩画的北边,有一处更为奇特的地方,就像一个石门(口),门上面悬有一块岩石,两侧是直立的花岗岩石壁,两侧石壁上还雕刻有沟槽和方孔(本人怀疑它就是当时的一个小山门)。
在二寨周边没有发现寨墙或寨墙遗迹,只发现了一段疑似建筑物的根基,应该是那里曾经建过一座住房。二寨内遗留有大量古陶片,有无釉的,有带釉的,有厚的,有薄的。二寨中间的一块巨大花岗岩岩石山,还有一个看似天然形成的“天池”,它是理想的储水容器。
站在二寨往西看,对面那座高高的山顶就是大寨。奇特的是大寨上没有任何人类留下的遗迹。
悬崖边沿成直线排列的柱础密密麻麻的岩画
半山腰的石臼
难以辨认的古老文字碾槽山顶石臼尚未雕刻成的柱础石臼与柱础石门四边形分布的柱础“天池”支石岩画旁的旗杆窑柱础近景
遗留的陶片
金庄南山小山寨
沿下-宋路从象河街向东过金庄,向南看,就能看到一个山坡,正山顶上修建了一座移动信号塔。沿山北坡的小路向上走,很快就能到达山顶。在山顶移动信号塔的四周,仍然能够看到疑似残存的寨墙。这就是金庄南山小山寨。该山寨不大,东西宽约约30米,南北长约40米。据当地百姓讲:该山寨被毁坏的时间早了,应该是土墙。在山寨西北方向的半山坡还有一个人工开挖的山洞,山洞很大、很深。遗憾的是该山寨又因修建移动信号塔而更进一步遭到破坏。疑似寨墙山寨远景山寨西墙山寨东墙
二道岗大寨
从象河街向东过刘台(小碾刘),向北看,能看到有三个山坡东西一字排开,山坡上都栽植有茂密的松树。在中间的山坡上有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古山寨,当地百姓叫它(二道岗)大寨。从山坡的南面登上山顶,就能明显地看到眼前有一条高低不等的土埂(土埂最高处有3米左右,低处有1米左右),向山坡的北方延伸,直到山顶的北边沿,又折向南,从而将山顶围了大圈。山寨南北长约米左右,东西宽(北头窄约30米左右,南头宽约50米左右)。寨门只有一个,在西面。寨内比较平整。据当地百姓介绍:这个山寨十几年前寨墙还比较高,保存完好,寨墙的内外面都是用乱石干磊而成,寨墙的内部是用土填充的,寨墙宽约4米,由于当地百姓在修房盖屋时将寨墙上的石头扒下来用,还有人为了寻找寨墙内的蝎子而将寨墙上的石头扒掉,从而造成了这个山寨的寨墙只剩下了土墙(土埂)。在山寨的西墙外现在还能看到滚落下来的大量乱石。还有人说曾经在这里捡到过古箭头。寨墙内部北头寨墙东侧面寨墙西侧面寨墙内部南头寨墙位置远景寨墙西寨门位置
在象河乡霍庄村委庞庄西南的小山旁边有一个简单而又奇特的石刻古迹。寨墙外滚落的乱石
“大德八年田和之占”石刻
该古迹距离庞庄约2公里,是在一个巨大的花岗岩摞摞石上上下刻有一行字,字的内容是“大德八年田和之占”,仅仅八个字,旁边别无其他字迹或符号。这行字刻在巨石的东南方向,在遗迹的前面有一片片错落叠压的方形花岗岩石板,本人怀疑是人为的痕迹。通过查阅资料,“大德八年”是元成宗的年号,就是年。本人通过初步分析认为:这八个字的目的可能有两个,一是记录大德八年在这里发生过一场战争;二是可能记录大德八年“田和之”曾经占过这个地方。都是后人记录先人的事迹(希望能人智者能够帮助解惑)。通过走访,也没有发现与此相关的可信传说,村民也没有人能够说出它出现的大致年代。
石刻内容石刻远景叠压的花岗岩石板
三县碑
从象河向西过霍庄,到邢庄东南(或宋田),沿山坡向上走,(也可以出象河向北,再折向吴楼村委方向,再向西过西张庄,上一条村村通水泥路,向南直达山脚下,沿山坡上的小路上山)至山顶,远远的就能看见山顶上有两个界碑,这就是(新)三县(市)碑。据当地百姓讲:山顶上立碑的地方有一块巨大的三县石,三县石是由一块巨大的花岗岩自然裂成三瓣形成的,每一瓣对应一个县(市),很是奇特,是很有名的界(石)碑之一。据说,这里过去还有一通老的三县碑,现在不知弄到哪里去了,这个新的三县碑是分别在年(三县)和年(三市)立的。
新的三县碑是一个三棱柱体,每一个面对应一个县市,就立在三县石的旁边。值得好奇的人前往一观!
三县石留影三县碑西南面三县碑东北面三县碑东南面
三县碑留影
这么多的文化古迹同时在一个地方显现,真的让人大开眼界,也进一步表明了这里很早就有人类居住,并在此繁衍生息。近年来,随着旅游开发的不断加大,这里日益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一个好去处。旅游业正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刘艺图/文
泌阳县融媒体中心宣
泌阳县融媒体中心统筹/李铁莹
总监制/禹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