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年高考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想必考生们已经整装待发,“磨刀霍霍向考题”了。在最后的冲刺阶段,经验丰富的教师通常会给学生制作一道丰盛的“大餐”,那就是重温上一年的高考试题,从中发现高考试题的发展走向,准确把握高考命题的脉搏。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就请北京市教研员逐科解读以往高考试题中隐藏的玄机,若仔细研读,定会对今年高考有所助益。
北京高考试卷的命题者们是站在数学思维的高度向我们每一位中学数学教师展示他们是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学数学教学的。年北京数学高考试题再一次向我们揭示出数学教育的目的:要培养会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的人、掌握解决数学问题一般方法的人、能够享受数学逻辑之美的人。
秘诀一:
让学生从数学角度理解问题本质
北京高考试卷的第8题历年都是一个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题目,它不以计算能力的考查作为命制试题的目的,而是“多考思维,少考计算”——北京卷的一大特色和亮点。这些考题的一个共同点是:提供一个问题的背景(有数学方面的,也有实际生活情境),提出一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学生若要解答这一类问题,需要能够在理解问题背景的前提下探索问题的规律与本质。这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