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心悦今淘得3个好方胃脘痛各有侧重
TUhjnbcbe - 2022/2/10 11:58:00

(一)胃脘痛——滋阴疏肝汤(张学文方)

组成:生地*20g,沙参15g,麦冬12g,女贞子10g,当归10g,丹参15g,川楝子6g,香附10g,佛手10g,白术10g

一贯煎:生地*沙参当归枸杞麦冬川楝子

主治:滋阴疏肝,清热活血。(3方面都有。)

用于肝肾阴虚+肝气不疏+兼血热血瘀之胸胁胃脘胀痛。其痛绵绵,咽干口燥,或兼泛酸口苦,或腹胀纳差,或阴*不退,舌红少津,脉细弦等。

方解:此方取一贯煎意而拟定。肝、脾病后期,阴虚肝郁十分常见,是一个带有共性的证候。前人多以一贯煎为主方,然此方大法虽备,临证多需加减化裁。

故用生地*、麦冬、沙参、女贞子滋补肝肾之阴,性甘平而不滋腻;

川楝子、香附、佛手疏肝气之郁而无香燥之弊,且川楝子、佛手又可清热止痛;

肝病久郁必犯脾胃,故方中用白术健脾益气;

气郁日久必及血分,故用丹参化解血分之瘀。

全方具有较强的滋阴疏肝之力,又可清热活血,健脾止痛,适应证颇广。

化裁:

大便秘结者加瓜蒌仁,

胁胀痛按之硬加鳖甲、牡蛎,

腹痛加白芍、甘草,

血瘀重者可三棱、莪术,

有*疸者加茵陈;

胆结石者可加金钱草、鸡内金。

(化裁总结的也很好!)

按:一些慢性疑难病中,常见到病久,肝肾阴虚+气郁之证,尤其是像慢性肝炎、乙型肝炎、胆囊炎胆结石、慢性胃炎等疾病,阴虚气郁证更多。经临床多年应用证明,此方疗效比较理想。疏肝解郁,一般多用柴胡,但阴虚者多有虚热,柴胡性升散于虚火不宜,故用川楝子、香附、佛手疏肝而不化燥、不伤阴,且兼清热止痛之用,比较适宜。

若肾虚症状突出者,菟丝子、沙苑子、山茱萸等品又可酌加。

from《疑难病证治》

(二)胃脘痛——强胃汤(张学文方)

组成:香附10g,砂仁6g,半夏8g,陈皮10g,*参12g,白术12g,白芍12g,石斛10g,山楂15g,丹参15g,三棱10g,甘草5g。

主治:益气健脾,养阴止痛。(益气健脾,滋阴,化瘀药消积)

脾胃气虚阴亏,胃不能纳,脾不能运之脘腹隐痛,腹胀纳差,喜温喜揉,口干少饮,口中乏味,大便时结时溏,舌苔白微腻,脉弦缓或弦细等。

方解:此方是在香砂六君子汤基础上加减而成。

方中用*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作为健运中焦的基础;

加香附、砂仁、半夏、陈皮,行气消胀,化湿行痰,以祛脾弱湿聚之痰湿气滞;

石斛养胃阴;白芍合甘草,酸甘化阴,使阴阳互济,生化有源;

丹参、三棱、生山楂化瘀止痛,健胃消积。

全方脾胃兼顾,益气又可养阴,行气化湿,兼除痰湿,扶正又可祛邪,补中有健,阴阳两调,刚柔互济,脾胃薄弱者长服可以健脾强胃,故名“强胃汤”。

化裁:

郁热者加*芩、川楝子,

寒热错杂者加*连、干姜,

肝气犯脾克胃者,加柴胡、郁金,

胃痛较重者加延胡索,

食积者加焦三仙,

泛酸者去山楂加煅瓦愣子,

胃阴亏虚、口干少津者可加乌梅。

验案:孙姓男子,64岁。胃痛腹胀年余,揉按可减,大便时干时稀,伴口干少饮,纳差,消瘦,四肢乏力,面色少华,苔薄*,脉弦缓。曾经多方治疗,迭进补中益气、香砂六君、柴胡疏肝诸方不效。

经仔细辨析,其胃痛腹胀,喜温喜按,四肢乏力,面色少华,消瘦,皆脾气虚弱无疑,而口干纳差,少饮,大便时干时稀,苔薄*等,显然阴亦不足。

故拟上方加减,12剂后,诸症大减,连诊4次,服药20余剂,其病竟愈。后遇此类病人属气虚为主兼阴亏者,稍事化裁,疗效甚为满意。故记于此,以便进一步验证。

按:脾胃薄弱纳呆失运者,临床十分常见,气虚者“四君”“六君”,阴亏者“益胃”“麦门冬汤”,此医者常识,人皆知之。

但我们经长期临床观察,所谓脾胃气虚、阴虚,只是相对而言,气虚者气虚为主,阴亦不足;阴虚者阴虚为主,气亦有不足。阴阳两虚亦甚常见,更有偏脾阴不足,胃阴亦不足者,气阴两虚同时并见等,不得不知。

故以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益气化湿祛痰,作为基础;加白芍合甘草、山楂酸甘化阴,以使益气健睥之中兼养脾之阴液,使阳生阴长,生化无穷,此亦符合张景岳“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之意;再加丹参合生山楂、三棱活血消瘀止痛,气虚阴亏络阻者,用之甚宜。from《疑难病证治》

(三)胃脘痛——和胃冲剂(章庆云方)

组成:紫苏梗6g,香附9g,青皮6g,川朴花3g,佛手花3g,制川大*9g,龙葵15g,*芩12g,*参9g,生白芍12g,甘草9g,大枣12g。

(用法)以上方为1料制成冲剂,每包重25g,每次服1包,日服3次。

主治:健脾和胃,理气止痛。主治胃脘部痛胀闷嘈之胃窦炎、浅表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理气机为主,兼清热火。)

方解:

紫苏梗、香附、青皮、川朴花、佛手花疏肝解郁,芳香健脾,和胃畅中;

*参、大枣、甘草甘温补脾健胃,益气升阳;

*芩、龙葵疗痰热,清胃火;

大*苦降健胃,祛瘀生新。

验案:丁某,男,59岁。胃痛已有10多年之久,钡餐检查提示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常感上腹部疼痛且胀,一般食后1小时左右发作,伴有嘈杂,嗳气,平素时有腰酸乏力、胃脘部怕冷、纳呆等症。脉细弦,苔薄腻。经服和胃冲剂1周,症情显著好转,4周以后胃痛全部消失。from《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悦今淘得3个好方胃脘痛各有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