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新高一新高考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
TUhjnbcbe - 2022/2/11 13:11:00
西安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90801/7349173.html

新高一新高考数学必修二

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

8.5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

8.5.3平面与平面平行

8.5.3 平面与平面平行

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理解并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知识点一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文字语言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符号语言

?α∥β

图形语言

思考应用面面平行判定定理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案 ①平面α内两条相交直线a,b,即a?α,b?α,a∩b=P.

②两条相交直线a,b都与β平行,即a∥β,b∥β.

知识点二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两个平面平行,如果另一个平面与这两个平面相交,那么两条交线平行

符号语言

α∥β,α∩γ=a,β∩γ=b?a∥b

图形语言

思考 (1)若两个平面平行,那么两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相互平行吗?

(2)若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吗?

答案 (1)不是.(2)是的.

1.若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

2.两个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若两交线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3.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4.若平面α∥平面β,l?平面β,m?平面α,则l∥m.(×)

一、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应用

例1 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E,F,G,H分别是AB,AC,A1B1,A1C1的中点.

求证:(1)B,C,H,G四点共面;

(2)平面EFA1∥平面BCHG.

证明 (1)∵GH是△A1B1C1的中位线,∴GH∥B1C1.

又B1C1∥BC,∴GH∥BC,

∴B,C,H,G四点共面.

(2)∵E,F分别为AB,AC的中点,

∴EF∥BC.

∵EF?平面BCHG,BC?平面BCHG,

∴EF∥平面BCHG.

∵A1G∥EB且A1G=EB,

∴四边形A1EBG是平行四边形,∴A1E∥GB.

∵A1E?平面BCHG,GB?平面BCHG,

∴A1E∥平面BCHG.

∵A1E∩EF=E,A1E,EF?平面EFA1,

∴平面EFA1∥平面BCHG.

反思感悟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是确定面面平行的重要方法.解答问题时一定要寻求好判定定理所需要的条件,特别是相交的条件,即与已知平面平行的两条直线必须相交,才能确定面面平行.

跟踪训练1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E,F,G分别是PC,PD,BC的中点,DC∥AB,求证:平面PAB∥平面EFG.

证明 ∵E,G分别是PC,BC的中点,

∴EG∥PB,

又∵EG?平面PAB,PB?平面PAB,

∴EG∥平面PAB,

∵E,F分别是PC,PD的中点,

∴EF∥CD,又∵AB∥CD,

∴EF∥AB,∵EF?平面PAB,AB?平面PAB,

∴EF∥平面PAB,又EF∩EG=E,EF,EG?平面EFG,

∴平面EFG∥平面PAB.

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例2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D,E,F分别是PA,PB,PC的中点,M是AB上一点,连接MC,N是PM与DE的交点,连接NF,求证:NF∥CM.

证明 因为D,E分别是PA,PB的中点,

所以DE∥AB.

又DE?平面ABC,AB?平面ABC,

所以DE∥平面ABC,

同理DF∥平面ABC,且DE∩DF=D,DE,DF?平面DEF,

所以平面DEF∥平面ABC.

又平面PCM∩平面DEF=NF,

平面PCM∩平面ABC=CM,

所以NF∥CM.

反思感悟 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步骤

(1)先找两个平面,使这两个平面分别经过这两条直线中的一条.

(2)判定这两个平面平行(此条件有时题目会直接给出).

(3)再找一个平面,使这两条直线都在这个平面上.

(4)由定理得出结论.

跟踪训练2 如图,已知平面α∥β,P?α且P?β,过点P的直线m与α,β分别交于A,C,过点P的直线n与α,β分别交于B,D,且PA=6,AC=9,PD=8,求BD的长.

解 ∵α∥β,平面PCD∩α=AB,平面PCD∩β=CD,

∴AB∥CD,可得=.

∵PA=6,AC=9,PD=8,

∴=,解得BD=.

几何中的计算问题

典例 如图,平面α∥平面β∥平面γ,两条异面直线a,b分别与平面α,β,γ相交于点A,B,C和点D,E,F.已知AC=15cm,DE=5cm,AB∶BC=1∶3,求AB,BC,EF的长.

解 如图所示.

连接AF,交β于点G,连接BG,EG,

则点A,B,C,F,G共面.

∵β∥γ,平面ACF∩β=BG,平面ACF∩γ=CF,

∴BG∥CF,∴△ABG∽△ACF,∴=,

同理,有AD∥GE,=,∴=.

又=,

∴AB=AC=(cm),BC=AC=(cm).

∴EF=3DE=3×5=15(cm).

[素养提升]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借助于学生比较熟悉的异面直线,平面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平行,经过论证,表述,得出结论,培养了逻辑推理的数学核心素养.

1.在正方体中,相互平行的面不会是()

A.前后相对侧面B.上下相对底面

C.左右相对侧面D.相邻的侧面

答案 D

解析 由正方体的模型知前后面、上下面、左右面都相互平行.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都平行于另一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B.如果一个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C.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一定相互平行

D.如果一个平面内的无数多条直线都平行于另一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答案 B

解析 如果一个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即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两平面平行.

3.已知长方体ABCD-A′B′C′D′,平面α∩平面ABCD=EF,平面α∩平面A′B′C′D′=E′F′,则EF与E′F′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相交C.异面D.不确定

答案 A

解析 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易得.

4.若平面α∥平面β,直线a?α,点M∈β,过点M的所有直线中()

A.不一定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

B.只有两条与a平行的直线

C.存在无数条与a平行的直线

D.有且只有一条与a平行的直线

答案 D

解析 由于α∥β,a?α,M∈β,过M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a平行,故D项正确.

5.已知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条件中可以判断平面α与β平行的是()

(1)α内存在不共线的三点到β的距离相等;

(2)l,m是α内的两条直线,且l∥β,m∥β;

(3)l,m是两条异面直线,且l∥α,m∥α,l∥β,m∥β.

A.(1)(2)B.(1)(3)C.(3)D.(1)(2)(3)

答案 C

解析 平面α内存在不共线的三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平面α与平面β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故(1)不正确;当l与m平行时,不能推出α∥β,故(2)不确定;l,m是两条异面直线,且l∥α,m∥α,l∥β,m∥β,则α内存在两条相交直线与平面β平行,根据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α∥β,故(3)正确.

1.知识清单:

(1)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2.方法归纳:转化与化归.

3.常见误区: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条件不充分.

1.已知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下列选项中,一定能得出平面α与平面β平行的是()

A.平面α内有一条直线与平面β平行

B.平面α内有两条直线与平面β平行

C.平面α内有一条直线与平面β内的一条直线平行

D.平面α与平面β不相交

答案 D

解析 选项A,C不正确,因为两个平面可能相交;选项B不正确,因为平面α内的这两条直线必须相交才能得到平面α与平面β平行;选项D正确,因为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与平行两种.

2.下列四个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面α内有无数个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则α∥β

B.α∩γ=a,α∩β=b,且a∥b(α,β,γ分别表示平面,a,b表示直线),则γ∥β

C.平面α内一个三角形三边分别平行于平面β内的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则α∥β

D.平面α内的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边与平面β内的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边对应平行,则α∥β

答案 C

解析 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C正确.

3.如图所示的三棱柱ABC-A1B1C1,过A1B1的平面与平面ABC交于直线DE,则DE与AB的位置关系是()

A.异面B.平行

C.相交D.以上均有可能

答案 B

解析 因为平面A1B1C1∥平面ABC,平面A1B1ED∩平面A1B1C1=A1B1,平面A1B1ED∩平面ABC=DE,所以A1B1∥DE.又因为A1B1∥AB,所以DE∥AB.

4.平面α∥平面β,直线l∥α,则()

A.l∥βB.l?β

C.l∥β或l?βD.l,β相交

答案 C

5.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3,点E在A1B1上,且B1E=1,平面α∥平面BC1E,若平面α∩平面AA1B1B=A1F,则AF的长为()

A.1B.1.5C.2D.3

答案 A

6.已知平面α和β,在平面α内任取一条直线a,在β内总存在直线b∥a,则α与β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填“平行”或“相交”)

答案 平行

解析 若α∩β=l,则在平面α内,与l相交的直线a,设a∩l=A,对于β内的任意直线b,若b过点A,则a与b相交,若b不过点A,则a与b异面,即β内不存在直线b∥a,矛盾.故α∥β.

7.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过BB1的中点E作一个与平面ACB1平行的平面交AB于M,交BC于N,则=________.

答案 

解析 ∵平面MNE∥平面ACB1,

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EN∥B1C,EM∥B1A,

又∵E为BB1的中点,∴M,N分别为BA,BC的中点,

∴MN=AC,即=.

8.已知α,β,γ是三个不重合的平面,a,b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若α∩β=a,β∩γ=b,且α∥γ,则a与b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答案 a∥b

解析 由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判定a∥b.

9.如图所示,四棱锥P-ABCD的底面ABCD为矩形,E,F,H分别为AB,CD,PD的中点,求证:平面AFH∥平面PCE.

证明 因为F为CD的中点,H为PD的中点,

所以FH∥PC,

又FH?平面PEC,PC?平面PEC,

所以FH∥平面PCE.

又AE∥CF且AE=CF,

所以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AF∥CE,

又AF?平面PCE,CE?平面PCE,

所以AF∥平面PCE.

又FH?平面AFH,AF?平面AFH,FH∩AF=F,

所以平面AFH∥平面PCE.

10.如图,在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为梯形,AD∥BC,平面A1DCE与B1B交于点E.求证:EC∥A1D.

证明 因为BE∥AA1,

AA1?平面AA1D,BE?平面AA1D,

所以BE∥平面AA1D.

因为BC∥AD,AD?平面AA1D,

BC?平面AA1D,所以BC∥平面AA1D.

又BE∩BC=B,BE?平面BCE,BC?平面BCE,

所以平面BCE∥平面AA1D.

又平面A1DCE∩平面BCE=EC,

平面A1DCE∩平面AA1D=A1D,

所以EC∥A1D.

11.已知a,b,c,d是四条直线,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若a∥b∥c∥d,a?α,b?α,c?β,d?β,则α与β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相交

C.平行或相交D.以上都不对

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①和图②可知α与β平行或相交.

12.如图,不同在一个平面内的三条平行直线和两个平行平面相交,两个平面内以交点为顶点的两个三角形是()

A.相似但不全等的三角形

B.全等三角形

C.面积相等的不全等三角形

D.以上结论都不对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知AA′∥BB′∥CC′,α∥β,

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得AC∥A′C′,

则四边形ACC′A′为平行四边形,∴AC=A′C′.

同理BC=B′C′,AB=A′B′,

∴△ABC≌△A′B′C′.

13.经过平面α外两点,作与α平行的平面,则这样的平面可以作()

A.1个或2个B.0个或1个

C.1个D.0个

答案 B

解析 ①当经过两点的直线与平面α平行时,可作出一个平面β,使β∥α.

②当经过两点的直线与平面α相交时,由于作出的平面与平面α至少有一个公共点,故经过两点的平面都与平面α相交,不能作出与平面α平行的平面.故满足条件的平面有0个或1个.

14.已知l,m,n是互不相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l与m为异面直线,l?α,m?β,则α∥β;

②若α∥β,l?α,m?β,则l∥m;

③若α∩β=l,β∩γ=m,γ∩α=n,l∥γ,则m∥n.

其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

答案 ③

解析 ①中α可能与β相交;②中直线l与m可能异面;③中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以证明m∥n.

15.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H分别是棱CC1,C1D1,D1D,CD的中点,N是BC的中点,点M在四边形EFGH上及其内部运动,则M满足__________时,有MN∥平面B1BDD1.

答案 M在线段FH上

解析 连接HN,FH,FN(图略).∵HN∥DB,FH∥D1D,

HN∩HF=H,BD∩DD1=D,

HN,HF?平面FHN,DB,DD1?平面B1BDD1,

∴平面FHN∥平面B1BDD1.

∵点M在四边形EFGH上及其内部运动,

∴M∈FH.

16.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点E,F分别是棱CC1,BB1上的点,点M是线段AC上的动点,EC=2FB=2,若MB∥平面AEF,试判断点M在何位置.

解 若MB∥平面AEF,过F,B,M作平面FBMN交AE于点N,

连接MN,NF.

因为BF∥平面AA1C1C,

BF?平面FBMN,

平面FBMN∩平面AA1C1C=MN,

所以BF∥MN.

又MB∥平面AEF,MB?平面FBMN,

平面FBMN∩平面AEF=FN,所以MB∥FN,

所以BFNM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MN∥BF,MN=BF=1.

而EC∥FB,EC=2FB=2,

所以MN∥EC,MN=EC=1,

故MN是△ACE的中位线.

所以当M是AC的中点时,

MB∥平面AEF.

.

1

去年发了一年的资料就不再同步更新链接了,公号历史记录里都能看,QQ群里也都能下载,不想回翻历史记录也没关系,年年有新题,年年有新卷,接下来会同步更新新版内容的。下面的链接是历史推送里的经典资料,和一些值得一看的内容,以及同步更新的。

2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高一新高考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