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医学衷中参西录》是清朝末年名医张锡纯代表著作,作为中西医结合的先驱者,其不仅在内科疾病造诣精深,而且擅治妇科疾病。张氏依据《*帝内经》“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之说,推断月经之病,与冲脉息息相关,并认为其“上隶阳明胃经,下连于少阴肾经”,由此设立了临床常用的四个调经的方剂,今为读者简析探讨。
历代医家论治妇科疾病,多有不同见解,然而张锡纯论治妇科病证重视冲脉,冲脉属奇经八脉之一,乃气血汇聚之所。其书曰:“人之血海,其名曰冲,上隶阳明胃经,下连于少阴肾经,有任脉为之担任,督脉为之督摄,带脉为之约束,阳维、阴维、阳跷、阴跷为之拥护”。故其在书中详论冲脉之病因、病症、病脉及治法,并据此开创了理冲汤、安冲汤、固冲汤、温冲汤等著名方剂,为后世所称道。
一、气滞血瘀理冲汤
理冲汤、理冲丸,治月经经闭不行,或者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癥瘕等。理冲汤一方特别推重三棱、莪术、鸡内金化瘀消癥通冲脉之功,其中尤以鸡内金最为妙,书曰:“为通月信最要之药”,无论脏腑何处之积皆能消之,因其“能化瘀血,又不伤气分”为方中必用之药。同时配伍*参、*芪、山药等药保护气血,以使瘀血去而气血不至损伤。且参、芪能补气,三棱、莪术、鸡内金能推动其运行,防其停滞。诸药相合可扶正祛邪,消瘀行滞,活血调冲。
理冲丸主治虽与理冲汤相同,但药力猛峻。水蛭、三棱、莪术、桃仁,化瘀血、消癥瘕之力更强,然方中辅*芪、当归补养气血。又此方为丸剂,丸者缓也,小剂量坚持久服,不仅不伤正气,能使癥瘕徐消,有恰到好处之妙。
二、经久漏下安冲汤
安冲汤治妇女经水行时多而且久,过期不止,或不时漏下。方中用*芪、白术补气健脾;用续断、生地滋阴养血;复用白芍敛肝,且生地、白芍之凉润,又可以和解白术、*芪之温燥;再入龙骨、牡蛎、海螵蛸、茜草,其中张锡纯认为海螵蛸、茜草“固涩下焦,为治崩之主药”。诸药相合共奏固涩止血,调补冲脉之功,使冲气安定则病愈。
三、崩漏不止固冲汤
固冲汤主治妇女血崩。因血崩重于漏下,其病情急重,须“急则治标”,故于方中用茜草、海螵蛸、五倍子、棕边炭、煅龙骨、煅牡蛎、山萸肉固涩滑脱以止血。其中尤以山萸肉收敛元气,固涩滑脱之为最,“凡人身之阴阳气血将散皆能敛之。”搭配白芍补肝肾而收敛元气之效更佳。再有白术、*芪益气健脾而摄血,使全方补涩并用、标本兼治,止血固脱之力甚佳。
张氏认为在此方基础上脉象有热者加生地;凉者加乌附子;大怒之后,因肝气冲激血崩者,加柴胡。若服两剂不愈,去棕边炭,加阿胶。
四、血海虚寒温冲汤
温冲汤,顾名思义,是主治冲脉虚寒之证,临床表现可能表现为经少、闭经、痛经、不孕等。张锡纯设此方主治妇人血海虚寒不育,谓“凡其人素无他病,而竟不育者,大抵因相火虚衰,以致冲不温暖者居多。”还谓“若其人平日畏坐凉处,畏食凉物,经脉调和,而艰于生育者,即与此汤服之”多能生育。
方以附子、肉桂、补骨脂、小茴香温补相火;鹿角胶、胡桃仁益肾填精;再用山药滋润脾肾,当归身养血活血,以防大队热药之耗伤阴血。方中独重用紫石英者,取其性温质重,直入冲脉以暖血分,为“血海虚寒不妊”之对证良药,且能引诸药直达于冲中而温暖之。诸药合用,温养冲脉而益相火,使补而不滞,温而不燥,共奏通经助孕之功。
张氏从《素问·上古天真论》“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推导出冲脉瘀阻,月经多闭的结论。由此可推断出不孕、血崩、漏下等病位亦在冲脉。上述四方虽主治各不相同,但都着眼于冲脉之病证,治疗自应以调理冲脉为主。故总体来说实证之冲脉瘀阻者视病情轻重,可用理冲汤或理冲丸加减;冲脉虚损,滑脱不固者可用安冲汤或固冲汤加减,两方多有相同之处,然安冲汤所治者缓,固冲汤所治者急;冲脉虚寒经少不孕者,可用温冲汤加减。
辽宁省青年名中医刘涌涛
中医师张宏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