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教学notes立体图形搭建这样设计更
TUhjnbcbe - 2022/8/5 16:25:00

3月9日,绿芽儿童之家的杏林老师和孩子开展了认识立体图形的课程,我是课程观察员余梦。

这节课有一个环节是搭建立体图形。这样一个在教学活动中看似常见的活动设计,我们如何让它更具有探索性呢?

孩子们在观察和讨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和教具,比如三明治其实是三棱柱,牛奶盒其实是长方体,然后孩子们也开始尝试自己的搭建,为小松鼠搭建三棱柱的房子,为小熊搭建长方体的房子。

大家请看下图,注意到我们用的材料是什么吗?是彩色的塑料吸管。不少老师应该看过有一种关于孩子搭建立体图形的设计使用的棉花糖和小木棒,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用吸管呢?探索可以如何打开呢?

探索一:

孩子在使用吸管搭建立体图形房子的时候,他们发现了有些吸管是一根管子,而有些吸管节是折叠的,是可以拉长的。于是孩子们就开始搭配自己的吸管,他们说:“那我可以做一个可以变形的立体图形,平时它们都是收起来的,大风来了我就可以把它拉大变得大大的。”

下图则是孩子做的可以变大、变小的正方形。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当长度变化的时候,我的立体图形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比如底部更宽大了,更不怕大风吹来了。

探索二:黏土固定可不是这么容易呢,好不容易搭建起来的立体图形怎么就倒塌了呢?——“ε=(′ο`*)))唉,真是太让人生气了,我不想做了!”——“我不会~”面对孩子的小情绪,这个时候老师可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不紧不慢,“的确不容易”,发出“我们再试一试”的邀请。探索中我们发现,原来增加一些黏土,就可以让接口固定得更牢固;我们可以先做底部的正方形,再搭建侧面的边,让搭建难度被分成不同的小任务……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开始主动面对探索中遇到的小困难和小情绪,重新启动我要完成的搭建任务。正是因为有一点难度,孩子们是不是得到了更多练习的机会和思考的时间呢?原来探索不是一下就能达成了,我们需要克服一些困难,思考一些办法。探索三:同学抱怨说:“哎呀,你一个人用的材料太多了。”小组教师邓邓老师提出好问题:“我们来看看,大家如何平均分配吧?”同学们一起来点数,我用了多少根,如果要搭建一个长方体,我需要多少根?我已经用了多少根,我还需要多少根?那么哎呀用了多少根?我们小组如果要平均分配,我们现在的吸管根数够不够呢?还需要补偿多少根呢?一个看似孩子关于吸管不够的小争论,被老师变成了平均数、立体图形有多少边的学习过程。探索四:我的图形我装饰,很多同学在完成了自己搭建的立体图形房子之后呀,开展了对立体图形的装饰。有搭建拱门的,有增加地板的,还有入住的小熊一家。这时的搭建作品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立体框架了,而是在装饰中充盈起来;孩子也在装饰中,感受到了结构的存在。探索五:有同学提出了新的问题,“三棱柱的房子实在不好住,你想想他的床怎么摆呢?这可不太方便,我们还是把三棱柱倒下来,让小松鼠像住帐篷一样住吧。”原来三棱柱倒下来之后,侧面的图形是长方形,长方形倒在桌面上,就和我们的房子地面的形状一样了,而上面则是一个三角屋顶。

#创始人寄语

同一个教学活动,当我们调整材料则可以增加课程的开放性。比如吸管是自己准备的,长度则是可变的;吸管还有可以拉长缩短的不同的部分。另外,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是可以打开探索,老师是可以更好的支持孩子的讨论和尝试,完成数学内容的延伸呢?这需要老师熟悉数学目标,同时对孩子的想法好奇。真正的去听见孩子的声音,从他们的尝试中再找到更多的探索和目标回应,把孩子的数学学习进一步拓宽。比如上面的数量均分对应立体图形的边数,三棱柱倒下把三角形的地板变成了长方形的地板等等。最后,在探究活动中回应孩子的情感,支持他们逐渐克服困难,愿意尝试,真的和孩子们在探究数学课中玩起来,数学则不再枯燥。余梦

感谢模数创始人余梦老师的记录和分享?

在绿芽的课堂上,孩子们分小组学习,每个人的创造力、积极学习品质、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美的追求和同理心都被老师们看到和鼓励。因此,孩子们展现出更加积极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状态……

阅读更多:教学notes

减法课上活泼泼的你们绿芽魔法学校

模数-绿芽教师成长中心正式启动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学notes立体图形搭建这样设计更